“辦事效率高,事情能解決”“公平又公正,口服心也服”……在和縣烏江鎮宋橋村,提起老黨員調解室,當地村民贊不絕口。這間小小的調解室,在短短三年時間里,先后成功調解各類矛盾100多起,化解了不少村鄰之間的“疙瘩事”。
“今天請兩位過來,一起商量拆除無功能建筑物事宜,這也是為了美麗鄉村建設……”近日,該村兩戶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涉及一些無功能建筑物,誰都不愿先拆除,經過村黨總支書記崇昌平的耐心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按照要求及時拆除自建的旱廁、豬圈等無功能建筑物。
把調解室建在群眾“家門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2009年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崇昌平進入和縣烏江鎮宋橋村委會工作,2018年起,他開始擔任村黨總支書記一職。上任之初,崇昌平便和村干部一起謀劃建立調解工作室,做到“小事不出村”。這很快得到村里部分老黨員、退休村干部的支持。退休村干部曹法瑩主動將自家房屋騰出來用作調解室,崇昌平帶頭,部分村干部、退休老黨員等主動申請擔任調解室調解員。就這樣,宋橋村老黨員調解室正式成立。
“吃飯有時還咬舌頭呢,鄉里鄉親住在一起,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崇昌平表示,村民之間很多糾紛都源于一些雞毛蒜皮的日常瑣事,但是這些不起眼的糾紛不及時化解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老黨員調解室就是專門為化解村里小矛盾、小糾紛而設置的,“化解‘小’矛盾調出‘大’和諧,有些人‘好面子’,很多時候只要‘給個臺階下’,事情就解決了。”
村民關系融洽了,村容村貌的提升改善又擺在了崇昌平的面前。于是,他積極奔走,爭取到了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如今,一條條道路直通家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以前村里很多人養雞鴨,到了夏天,蚊蟲特別多,環境很差。現在村里環境變好了,我們住的環境不比城市差。”談起村莊的變化,村民徐道亮感觸頗多。
山水相融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旺。為壯大村集體經濟,2019年,崇昌平帶領村“兩委”班子對村里閑置房屋資源進行盤活利用,并與新圩村等周邊四個村,借助臨近工業園的區位優勢,共同建設標準化廠房對外出租,為引進來的企業解決后顧之憂。“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增加,我們的干勁就更足了。”崇昌平介紹,如今,宋橋村集體經濟收入已從2018年的2000元增長至2021年的50萬元。
扎根基層工作十多年來,崇昌平帶領全村黨員干部群眾積極進取,宋橋村正向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道路闊步前行。
記者 胡越 通訊員 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