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是傳播文明、引領風尚的落腳點。
今年以來,當涂縣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延伸到住宅小區、居民家中,以宣傳宣講、爭創文明戶等實踐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潛移默化地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
涼亭里的故事會
11月初的一天早上,當涂縣姑孰鎮東大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老來樂’涼亭故事會”又準時開講了。75歲的理論宣講員闞錫春清了清嗓子,“今天我給大家講中國共產黨簡史……”
2006年退休后,闞錫春自費訂閱了報刊,并學會上網,及時將黨的大政方針、國內外新聞大事抄下來,以講故事、講解等形式,與居民們分享。久而久之,故事內容便延伸到革命先輩事跡介紹、黨史故事分享、黨的理論政策講解、評論紅色電影……
15年來,他抄寫的文字累計達3200萬字。由于通俗易懂,闞錫春的講解很受人們歡迎,每天早上來聽老闞講新聞的居民不下七八十人。
去年8月,東大社區將花鳥市場建成“老來樂”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組建了一支以退休老教師、退休老黨員為主要力量的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活動也從講故事擴展到揮毫潑墨書寫經典革命詩詞、繪頌祖國大好河山,品讀紅色詩詞、傳唱紅色歌曲,打造出了“闞錫春講故事”“夏傳壽說黨史”等多個理論宣講品牌,通俗的語言、熟悉的鄉音,進一步增強了宣傳宣講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僅在在黨史學習教育期間,“老來樂”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就開展活動120余場次,參與人數1萬余人次。
過得硬的“陳管家”
來到當涂縣大隴鎮新豐村陳章玉家,院門口那“共產黨員戶”“文明戶”紅色標牌格外醒目。他的家既是新豐村第二網格黨小組“微管家”,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陳章玉樂于助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村民之間有矛盾、發生口角都找他協調解決,由于個人覺悟高、處事能力強,一直被村民推選為新豐村中片村民組長,被村民們譽為“陳管家”。
村里進行村容村貌治理,需要拆遷部分房屋。一村民因無法割舍住了大半輩子的自家三間瓦屋,不配合拆遷。陳章玉主動做思想工作,“這房子這么多年了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最近在開展村容大整治,我們村民應該積極配合,最終受益的是我們啊。”在陳章玉苦口婆心的勸導下,最終該村民同意拆除瓦房。
無論是鄉村環境衛生治理,還是幫助村民解決問題,他都處理得井井有條。隨著一個個難題得到破解,建設生態宜居省級美麗鄉村活動如火如荼不斷推進。
每當稻谷收割尾期,村民習慣露天焚燒秸稈。為保護生態環境、消除火災隱患,陳章玉帶領黨員志愿者走村串戶宣傳禁燒秸稈,田間巡邏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在嚴防死守和大力宣傳下,村民不僅形成了不燒秸稈意識,連燒垃圾、落葉和雜草的習慣也改了。
老黨員的新追求
當涂縣桃花村萬山村民組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就設在82歲的老黨員朱彩云家中。村民有事無事都來這里坐一坐、聊聊天。
為讓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朱彩云主動將自家的堂屋提供出來,作為萬山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多年的村婦女主任經歷,她在村民中既有人緣更有威信,什么事有她牽頭就會一呼百應。
如今,朱彩云又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將文明實踐從村延伸到戶。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通過“進村入戶面對面,文明實踐手拉手”,讓村民組這樣的“末梢神經”成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陣地。
這里有漫山遍野的萬畝桃園,每年春季桃花節、秋季采摘節,都吸引大量游客來觀賞,做好文明旅游服務成為實踐點志愿服務的重點。每到這個季節,朱彩云就帶著村民志愿者們上山,熱心為游客當義務導游,免費為游客提供熱水、并將自家桃子摘給游客品嘗,展現出文明旅游良好形象。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朱彩云還帶頭參加環境整治活動,讓生態環境越來越美。
經過努力,這個青山環抱的小山村,鄉風文明日愈濃厚。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李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