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蟹飲酒菊花天。10月10日凌晨3時許,當涂縣塘南水產品大市場燈火通明。河蟹養殖戶們陸陸續續將從塘口捕上來的河蟹送到大市場出售,各水產門市的工作人員正在快速稱重、分揀,發往全國各地。
“今年夏季高溫持續時間較長,對螃蟹的脫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上市時間比往年延遲了約15天。近期,伴隨著河蟹第5次脫殼的完成,蟹農挑選口感佳個頭大的河蟹陸續應市。”塘南水產品大市場相關負責人王強告訴記者,目前大市場有106個經營戶,最近幾天平均日交易量約35萬公斤,成交額約3000萬元。只重3兩大規格精品母蟹價格每公斤165元左右,價格相較于去年上浮約10%。
“為了保障河蟹的銷量,我們水產品大市場在后勤保障上做了充足準備。經營戶只需將河蟹分揀打包放置待發貨區,其余貨物裝車、冷鏈物流相關工作都由我們一站式解決。”水產品大市場明天物流負責人湯小進正忙得不亦樂乎。
“這幾天線上線下的訂單多起來,但大市的到來還要到本月下旬,屆時,隨著氣溫下降,河蟹會普遍黃滿膏肥起來。”當涂縣海濱水產品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海兵說,得益于數字化養殖技術的推廣,在今夏持續高溫的情況下,除了上市時間有所推遲外,河蟹產量和品質未受到多大影響。
在海濱水產品專業合作社的數字化控制室內,電子屏幕上的數字不斷跳動,溫度18.4℃,pH值8.38,含氧量5.66mg/L……
“每個養殖池都有傳感器,能實時監測池水的溫度、pH值、含氧量等數據。在螃蟹塘底還有自動增氧機,含氧量過低就會自動打開。”楊海兵表示,這些技術不僅為養殖螃蟹提供更安全的保障,還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合作社現有社員132戶,養殖基地占地8600畝。近年來,通過數字化改造和機械化應用,養殖全過程各環節生產效率提升近30%。
當涂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生態蟹苗孵化、稻田養蟹、河流養蟹,實現由“大養蟹”到“養大蟹”,由“線下展銷”到“線上銷售”的轉變。今年該縣共有河蟹養殖面積26萬余畝,預計年產量可達1.8萬噸,有望創歷史新高。當下,當涂螃蟹將根據成熟度逐漸增加捕撈量,搭乘電商快車,“爬”向全國人民的餐桌。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廖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