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市信用建設水平顯著提升
近12個月平均信用指數排名全國第4
國家最新一期城市信用監測月報顯示,我市綜合信用指數位列全國261個地級市第6、全省第1,近12個月平均信用指數排名全國第4,創歷史最好成績。
這是一份鼓舞人心、令人振奮的驕人成績,背后是一條思路清晰、步履鏗鏘的發展路徑。
一站服務,架起銀企合作之橋
誠信不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法寶,在關鍵時刻還能成為助力企業發展的“及時雨”。
“信易貸”平臺以信用平臺為基礎,與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地方融資及征信服務平臺、各銀行金融機構等進行對接,構建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
我市構建高效融資對接機制。“信易貸”平臺設置金融產品、股權融資等功能模塊,形成品類豐富的金融超市,開展7×24小時融資對接服務,企業和金融機構可實時發布信息并實現及時對接。
我市加強數據歸集共享,提高數據質量,增強數據可利用價值,奠定平臺數據賦能基礎。同時,我市聯動推進平臺功能提升,積極與數據、金融等部門對接,“信易貸”平臺入駐“皖企通”平臺,與銀行簽訂“信易貸”金融服務平臺數據使用合作協議和保密協議,共享信用服務平臺數據,共建預授信模型,并實現全流程放款。
一筆筆貸款的快速精準發放,解決了企業發展急難愁盼問題,激發了經營主體的活力。
一張公示,信息應歸盡歸
開好誠信的先行車,“保養”好信用信息歸集的“發動機”不可或缺。
我市持續開展“雙公示”專項治理,“雙公示”上報率、及時率、合規率達100%,“雙公示”季度排名位居全省前列。信用承諾、合同履約、聯合獎懲執行結果反饋和五類行政管理等信用信息按數據標準報送,做到應歸盡歸。
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市信用辦會同市司法局印發《關于做好行政處罰公示信息修復提醒服務工作的通知》,推行“三書同達”工作機制,主動將受理、審核時間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修復初審每天清零。同時,我市開展集中修復行動,指導企業按照流程指引在線申請修復,幫助企業及時修復信用,重煥市場活力。
一份報告,代替一摞證明
以往企業在辦理融資等事項時,往往需要前往多個部門,分別開具無違法違規證明,而現在,一份信用報告,就可以代替40個領域無違法違規證明。
市發改委印發《馬鞍山市貫徹落實安徽省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實施方案的分工意見》,要求各級各部門在日常事項辦理中,除法律法規規定外,全面推行企業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實現“應替盡替”。截至目前,我市在企業上市、融資、資金安排等領域查詢應用信用報告3.9萬次。
信用為本,誠信為先。碩果累累的背后離不開日常的辛勤耕耘,我市將繼續深入開展各項信用工作,創新信用為企服務模式,全面提升信用建設水平,讓“信用馬鞍山”品牌越擦越亮。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朱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