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湖見證了幾代人的成長,承載著馬鞍山人的人生。第一次泛舟波上,第一次出門踏青,第一次玩摩天輪、滑滑梯……可能都發生在這里。
2024年,雨山湖東區排水韌性能力提升工程正式啟動,這是時隔20年,雨山湖再次啟動大治理。過不了多久,一個嶄新的雨山湖又將呈現在所有市民眼前。
從洼兒塘到“城市明珠”
一城山色半城湖,位于城市中心的雨山湖,水域面積71.9萬平方米,東西兩面與佳山和雨山遙遙相對。環湖煙柳拂波,亭臺樓閣錯落,湖畔的公園內花繁樹茂、曲徑通幽,一年四季美不勝收。
雨山湖形成于何時無法考證,但在叫“雨山湖”這個名字前,她還有一個名字叫洼兒塘,又稱娃娃塘。
作為馬鞍山“九山環一湖”的“湖”,雨山湖絕不僅僅是自然景觀,她還與這座城市、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種關聯的表現之一,就是馬鞍山人對雨山湖的治理。
2004年,馬鞍山啟動了雨山湖環境綜治工程,這項工程被列入當年的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雨山湖環境綜治工程總造價1.16億元,主要包括截污、清淤、游道駁岸改造、引水、四涵四管改造、景點建設六大部分,從根本上改善了雨山湖生態環境。
從治理水環境到“全齡友好”
如今,雨山湖淤泥再次沉積嚴重,南面的南湖更是幾十年未進行過清淤,汛期調蓄排澇能力持續減弱。
“公園里的建筑設施相對陳舊,部分功能閑置”“園內局部植被生長不佳,土表裸露”“沿湖局部交通無序,空間使用低效,缺乏特色街景”……在結構式、開放式的調查問卷中,這些問題屢屢被調查對象提及,環雨山湖地區的改造提升成為民之所盼。
于是,2024年年初,馬鞍山啟動了雨山湖東區排水韌性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環湖范圍北至湖北路,西達湖西路,東至湖東路,南到花雨路,約2.6平方千米,包括雨山湖、南湖整個湖體水面及周邊至市政路的區域范圍。項目計劃分為理水系統、興園系統、營城系統三大部分。
春暖花開時節,走在雨山湖邊,“隆隆”響聲不時從湖面傳來,那是環保絞吸船在清淤,計劃于4月中旬在清淤區域栽植水生植物。
沿著公園外走一圈,會發現環湖園路正在進行修整,預計6月底,湖北路、湖南路、紅旗路、濱湖游園就能煥然一新。
從城市記憶到城市文化
雨山湖,承載著城市的記憶。
高高的摩天輪,慢悠悠地轉著,轉到最高處,就能俯瞰整個雨山湖周邊地區。大象滑滑梯,造型獨特、憨態可掬,是孩子們的樂園。
去年雨山湖游樂園項目改造,大象滑滑梯等老游樂設施何去何從,成為眾多市民關注的熱點。讓市民高興的是,投資方回應“所有涉及童年記憶的物品都會保留”。
雨山湖,改善著城市的生態。
城中湖一般都在凈化環境、美化市容、維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雨山湖公園,是馬鞍山人逛得最多的公園,春來賞櫻,夏來納涼,秋來觀楓,冬來聽雪,幾乎每個季節,都能找到可賞之景。
雨山湖,傳承著城市的文脈。
來過雨山湖的人都注意到,湖邊雕塑頗多。雨山湖公園南門附近有“七仙女與董永”“打水滸”兩組雕塑。
身在詩歌之城,雨山湖豈能無詩。雨山湖月亮門處,門墻正面刻有“舉杯邀明月”詩句及李白飄逸的畫像,門墻反面刻有李白《月下獨酌》的完整詩篇。
雨山湖的未來,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把城市融入自然,用雨山湖的秀麗渲染城市的底色,讓市民游客在幽幽清水中感受美好生態,暢享綠色品質生活,這是我們共同的期待。
不久的將來,雨山湖將重煥生機,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記者 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