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的風電軸承制造生產線剛剛投產,就開發出全省最大外徑的風電主軸承。目前,國內大型風電軸承95%的產品為進口產品,我們力爭早日實現國產代替進口,做成風電主軸承和偏航、變槳軸承領域的優質企業。”日前,馬鞍山經緯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楊世宏信心滿滿地說道。
作為一家在軸承生產領域摸爬滾打了15年的企業,經緯公司將目光瞄向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風力發電產業,借勢聚力再次掀起新一輪產業升級熱潮。但企業所在的當涂經濟開發區北區已無發展空間,好在自2018年以來,經緯公司在我市“畝均論英雄”改革中,年年以當涂企業“狀元”的身份,被評為全市畝均效益A類企業,有了資源要素的天平向其傾斜的資本。
受益于“騰籠換鳥”,經緯公司三年內實現兩次擴張,新增項目用地150多畝。風電設備制造項目投資10億元,全面達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1億元,將成為實現產業跨越式升級和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
“‘畝均論英雄’,只為養出更多‘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當涂縣經信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8年起,當涂縣率先在全縣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畝均效益評價,已初步形成以工業企業評價為核心,鑄造產能評價、能耗產出效益評價并重的畝均效益評價集成改革體系,采取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等措施,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把土地、鑄造產能、能耗指標等核心要素配置給大項目、好項目,全縣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由2018年的12.79萬元提升為2021年的16.91萬元,增長32.2%。近日,安徽省畝均效益評價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2022年度全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顯的縣(市、區)入選名單》,全省有七地獲激勵,當涂縣名列榜首。
“支持當涂縣打造‘畝均論英雄樣板縣’,其他縣區園區突出重點領域創新亮點,打造‘一載體一特色’全域改革品牌。”市經信局負責人介紹,4月11日,我市正式印發《馬鞍山市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實施辦法(4.0版)》(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新修訂的《實施辦法》包括評價范圍、評價指標及計算方式、評價流程和其他四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評價范圍,科學設置了評價指標權重,規范和完善了評價細節。從1.0版到4.0版,我市全面構建了一套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體系化的企業綜合評價體系。
“對企業來說,以‘畝均論英雄’,有利于長遠和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提升資源要素的利用率。”不止一位受訪的企業負責人表示,作為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畝均效益”綜合評價體系的地級市,我市在企業層面高效能推廣“提高畝均效益十二法”,即騰籠換鳥法、機器換人法、空間換地法、品種迭代法、品質提升法、品牌增值法、數字賦能法、兼并重組法、管理增效法、設計賦值法、金融創新法、循環利用法等,由單個企業向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提升各行業、各領域企業畝均效益水平。
我市以“畝均論英雄”改革為牽引,實施“標準地”等一攬子改革,讓最好最優的項目得到最優最快的要素資源配置,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已形成聯動效益。得益于“標準地”改革,安徽新太合金有限公司年產50萬噸鋁基新材料項目拿地當天就實現了“四證齊發”“拿地即開工”。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已累計供應“標準地”項目用地256宗17905.6畝。
畝均效益“一顆子”激活改革開放“一盤棋”。今年以來,我市在改革開放上奮勇爭先,持續深化畝均效益評價、“標準地”、為企服務“十”字工作法等重點領域改革,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全力激活發展潛能,呈現出“深化改革活力足,開放帶動新潮起”的萬千氣象。
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