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和縣歷陽鎮興圩村,筆直平整的水泥主干道桃茅路貫穿村莊,來往車輛穿梭自如,毫無會車通行難題。但在一年前,這條路還給興圩村的村民帶來不少困擾。
桃茅路是興圩村村民出村的必經通道,并與村外村內的多條道路連接。桃茅路原路面寬度只有3米,多年前曾拓寬至4.5米,行駛在桃茅路上,遇到客車、工程車仍需在千米一個的會車點進行交錯通行。2022年4月,“拓寬桃茅路”的便民建議得到縣、鎮的支持,現在的桃茅路,路基拓寬至7米,路面寬度達6米。
修的是路,打通的是鄉村振興“雙向道”。“以前稻子豐收,會遇到兩個難題:稻子如何運進來?大米如何拉出去?時間久了,好多商家都不愿意來。”興圩村嚴塘自然村中原米業的老板告訴記者,拓寬道路是件利民的好事,“路寬了,運輸方便了,發展產業也更有信心了!”
桃茅路拓寬改造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全長1.9公里的大楊路由3米拓寬至4.5米、全村組互通已基本覆蓋……據興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燕介紹,目前,興圩村正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打通村里的“毛細血管”,路網體系不斷完善,群眾出行正在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
除了基礎道路的整體提升,村民最關心的農業基礎設施短板也正在發力補齊。興圩村共有6000多畝農田,多種植水稻、小麥、辣椒等農作物,農田灌溉顯得尤為重要。“去年,多虧了有抗旱渠道引水抗旱為農田‘解渴’。”看著眼前去年5月剛剛修建好的一條抗旱渠道,興圩村黨總支副書記朱恒云難掩激動,“等油菜和麥子收獲完后,將立即開始全村5條抗旱渠道的清淤工作,確保渠道排灌暢通。”
此外,興圩村還瞄準村民出行便利和運動休閑需求,用心解決村民身邊的“關鍵小事”。
在興圩村大楊自然村中心位置,今年年初投入使用的600平方米的塑膠草坪足球場格外吸睛。據興圩村大楊自然村網格員方明興介紹,這里原是一個荒廢多年的茅草屋,去年,興圩村在縣文體局的大力支持下,將此地改建成足球場。
“足球場建起來后,孩子們多了休閑玩耍的好地方。”興圩村大楊自然村村民王蓮一邊看著孩子快樂地踢球,一邊跟記者攀談道,“村里還增設了健身器材,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健健身,非常愜意!”
“為了方便村民夜間運動和出行,村里還安裝了65盞路燈,今年還將新增100盞。”朱恒云說道。
拓寬道路、修葺溝渠、新建路燈、增設體育器材……“改變不止步于此!”王燕介紹,接下來,興圩村將持續抓好全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路網及水利設施建設,重點推動污水管網建設、電網改造和文化體育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
文圖/記者 高瑩 黃瑩 莊芳
通訊員 陶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