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衛”而惠,一城人“健康”不斷升級;因“衛”而變,一座城“顏值”不斷刷新。
健康是百姓的福祉,創衛是城市的擔當。近年來,隨著我市國家衛生城市鞏固提升的持續推進,城市的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民也更加文明有禮貌,更加愛清潔講衛生;看病就醫越來越便捷,健身便民設施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生活幸福感不斷攀升……
這些變化,是馬鞍山多措并舉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的有力例證。
整治市容市貌提升“城市顏值”
市容市貌關乎城市“顏值”。一直以來,我市堅持突破重點、攻破難點、強化措施、標本兼治,全力打造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幸福家園。
實施《集貿市場長效管理辦法》,持續加大標準化菜場改造提升力度,城區集貿市場基本達到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標準,標準化菜市場占比達85.4%。
實施餐廚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對生活垃圾進行源頭管理,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為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立法,我市出臺了《馬鞍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全面實施餐廚垃圾集中收集、運輸、處置工作,實現了主城區餐廚垃圾的集中收運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目前,全市餐廚垃圾由馬鞍山市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統一收運管理,實現馬鞍山三縣三區全域覆蓋。全市31座生活垃圾轉運站、1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正常,年清運垃圾近28萬噸,全部日產日清,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不斷加大投入,全面完善市容環境衛生基礎設施。不斷加強環衛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共投入3200多萬元,新建改造廁所180座。市區141座公廁全部免費開放,增設800塊公廁導引指示牌。深入開展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分3年改造16萬座自然村戶廁。此外,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扎實開展“廁所革命”暨環境衛生整治百日行動,提升改造廁所448個。
實施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程。近三年,共投入4.2億元對全市75個老舊小區進行整治改造提升,完善小區功能、消除安全隱患、提升小區品質,實現房屋居住安全、基礎設施完善、小區環境優美。
建設健康馬鞍山提升“健身顏值”
在主城區,花果山體育公園是一座健康主題公園。該公園是集文化展示、運動健身、休閑養生、親子互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綠色健康運動空間。從早到晚,前來鍛煉的人絡繹不絕,讓這座昔日的小山丘成為附近居民強身健體的目的地。
博望區,博望河生態濕地公園,也是一座健康主題公園。河兩岸綠道整潔,景觀帶草青樹綠,水榭亭臺小橋掩映在綠樹之中,整個生態濕地公園里建有兒童游樂設施、健身廣場、休閑長廊、漫步游道等,景色宜人。
真山真水是馬鞍山的一大自然特色,在全市各處街頭游園、健康主題公園、體育場館設置的規劃建設中,相關部門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依山傍水、因地制宜,讓市民運動健身和休閑觀景完美相融。
多年來,我市圍繞健康馬鞍山建設,加強各類體育健身設施規劃建設,構建城鄉一體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如今,漫步在馬鞍山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一個個街頭游園生機盎然、一處處體育場館人頭攢動、一座座健康主題公園愈加美麗。
據了解,我市近年來年均投入600多萬元用于各類中小型體育設施建設和維護,年均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各類大型體育設施,建成了城市“15分鐘健身圈”。截至2021年6月底,我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約2.4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遠超小康社會1.8平方米的標準。
加大醫衛投入提升“健康顏值”
日前,張念志江淮名醫工作室在市中醫院正式揭牌成立。據了解,程海波(岐黃學者)工作室入選首批長三角名中醫工作室,有望年內在市中醫院建立。市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優質的長三角中醫藥診療服務。
這是我市為加快融入長三角醫療一體化發展,讓馬鞍山患者足不出市享受長三角優質醫療資源的成果之一。為此,我市先后與上海、南京、合肥等省級醫院開展工作對接,簽訂了17個醫院合作協議,參加了15個醫聯體與??坡撁?,建立了15個名醫工作室。
既要引入外部高端醫療資源,也要做好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它們都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體現和保障。為此,我市近年來不斷抓實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
近年來,我市在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傳染病防治上,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制定實施結核病防治規劃,落實對肺結核患者的免費診療與管理政策,加強患者的治療管理,探索推廣適宜的治療管理技術和方法;全市未查獲感染性釘螺,未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疫情,未發生當地感染的血吸蟲病病人和病畜,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成果進一步鞏固提升。在規劃免疫管理上,印發《流動人口免疫規劃管理辦法》,居住期限3個月以上流動人口兒童建卡、建證率達100%,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達99.74%。在無償獻血工作上,全面推行無償獻血,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連續七次蟬聯“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
當普惠的國家衛生城市福祉照進現實,又進一步激發了市民百姓投身鞏固國家衛生城市成果之中,加快健康城市建設,有效促進了衛生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強了全市人民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何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