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厚積薄發的沃土——總投資108億元的千羿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總投資110億元的蜂巢能源動力電池……百億級項目先后落戶,區域經濟“磁吸力”愈發強勁。
這是一幅日新月異的畫卷——“云端會客廳”對話模式開啟、智慧招商管理平臺成功上線,不斷創新的招商方式,讓更多的客商在馬共繪投資興業的藍圖。
新起點,新藍圖,新局面。全市招商部門將深入貫徹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錨定新發展定位,以“跳起摘桃”的拼勁和“彎道超車”的闖勁,積極開展“雙招雙引”,以招商大突破帶動產業大發展。
數據彰顯豐碩成果:1-8月全市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961.9億元,全省排名第3;實際到位外商直接投資22.9億美元,位居全省第2。
招大引強 奏響發展“最強音”
一期車間內,全新的無鈷電池生產線設備已進入聯調階段;二期工地上,場平施工正緊鑼密鼓進行之中……走進總投資110億元的蜂巢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現場,到處一派繁忙景象。

“馬鞍山只爭朝夕的工作作風和市主要領導高位推進的招商熱情,令人感動和欽佩!這種親商愛商的氛圍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在馬鞍山投資興業的信心!”蜂巢能源科技(馬鞍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興旺表示。
沒有招引高質量的項目作為支撐,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項目攻堅年”招商引資任務要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瞄準綠色程度高、創新研發強、畝均效益強、引領帶動強的“一高三強”項目,舉全市之力大招商,聚全民之智招大商。

市主要領導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外出招商10批次,各載體一把手共外出招商470天,拜訪企業500余家……招商有沒有成效,關鍵看行動。全市堅持高位統籌,健全“一把手”外出招商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部署、帶隊招商,招大引強格局躍然而出。

瞄著項目去,帶著項目回。針對市領導領銜20億元重大線索項目與市領導包保服務跟蹤推進重大線索項目,堅持每周梳理重大線索項目進展,每月調度推進,傳導招大引強壓力,加快項目轉化速度。
吹響嘹亮號角,踏上前方征程。開展產業研究、摸排項目線索、對接洽談項目、推動轉化落地……圍繞14個重點產業,我市抽調招商骨干組成“招商專員”工作小組,根據《2021年馬鞍山市產業招商指南》《馬鞍山市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名單》,深度摸排企業上下游配套情況,實現高效對接。
舞好產業“指揮棒”,打出精準“招商拳”。結合全市“1+3+N”重點產業布局,我市招商部門主動對接長三角地區龍頭企業,做好“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文章,構建“總部+基地”“龍頭+配套”“研發+轉化”多樣協同合作模式。

尤其聚焦投資質量,圍繞綠色環保、科技含量、投資強度、畝均效益等標準,對于符合準入條件的重大項目,爭取給予土地、稅收、資金等要素保障傾斜。
凝心聚力謀發展,招大引強見成效。僅今年上半年,格力馬鞍山產業園、天能電池新能源產業園、中聯重科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蜂巢能源動力電池生產研發、信義玻璃深加工生產基地等21個優質重大項目成功落地。
截至目前,全市已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總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29個,協議總投資1036.4億元,占比62.1%;總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8個,協議總投資569億元,占比34.1%。
蹄疾步穩 創新招商“育新機”
“感覺馬鞍山營商環境如何?有沒有考慮在這投資?”
“濱江公園環境優美,并免費對市民開放,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希望能再次來馬鞍山……”
在市政府會議室,一次遠程視頻對話正在進行,市政府辦(外辦)副主任董曉紅與一家法國意向投資企業負責人就招商事宜進行溝通交流。說起這場視頻洽談,一切都源于年初的一次會面。
今年2月,我市相關部門拜會了中國法國工商會及法國駐滬總領館。在圓桌會議上,市領導向中國法國工商會組織的14家法國企業代表詳細介紹了我市產業特色、發展方向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給企業留下深刻印象。

打鐵要趁熱。我市充分發揮外事工作窗口和渠道優勢,積極爭取更多法國企業、法國專家前來投資興業。“我們通過搭建橋梁,提供渠道,多交朋友,開辟新方向,拓展‘雙招雙引’思路。”董曉紅說。目前,已有3家法資企業5次回訪馬鞍山,2家企業分別與含山縣、和縣等地達成投資意向協議。
用好外事平臺,搭建合作橋梁只是我市不斷創新招商方式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馬鞍山市還拓展商協會招商、基金招商、展會招商平臺,開辟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等渠道,提升“雙招雙引”力度與成效。
“走出去”精準招商,“請進來”合作共贏。全市招商骨干先后拜訪青島安徽商會、杭州安徽商會、深圳馬鞍山商會、昆山安徽商會、陜西安徽商會等30余家異地重點商協會;接待廣東安徽省商會、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長三角校友會、廣州徽商聯合會等商協會來馬實地考察,謀劃商協會委托招商新辦法,形成聯動機制。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發達地區,舉辦專題招商推介活動5場次。

通過出臺《馬鞍山市關于招商引資若干扶持政策的指導意見》,鼓勵各縣區、開發園區向市政府引導基金申請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子基金;通過政府基金杠桿撬動社會資本助力招商引資,積極推動基石智能制造產業基金、支點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安徽鴻信利基金等招引重大項目。
“基金為公司注資1.5億元,為企業成長提供強大資金保障,當地基金平臺的支持,成為企業投資落戶的重要原因。”飛馬智科公司總經理梁越永說的基金,是2018年我市專門為智能制造產業項目落地成立的規模為15億元的基金。而該公司投資建設的智能裝備及大數據產業園,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數據中心的建設,其研發中心也將在年底建成交付。
除了“智長遠”,還要“智聯通”。我市還積極開啟“云端會客廳”對話模式,通過與投資企業開展云端會議洽談,全力推進項目取得突破;完善智慧招商管理平臺,及時掌握招商項目運行情況,對全市招商項目全過程動態管理,實現項目管理數字化、精細化。
截至目前,市招商引資億元以上新開工工業項目244個,超全年總任務64個。、
文圖/記者 任德玲 見習記者 吳衡
視頻/記者 唐焱
通訊員 豆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