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一市民帶著一位老人來到雨山西路公安綜合警務站報警,稱在路上遇到了這位迷路的老人,遂將其帶到警務站尋求幫助。民警經過查詢迅速聯系到老人的子女將老人領回。
24小時“不打烊”的公安綜合警務站,正不斷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2019年以來,市公安局以建設主動型、實戰型、動態型街面巡防警務、升級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為目標,著力優化巡防機制,打造全時空、無盲區、網格化巡邏防控體系,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8個綜合警務站,有力提升了社會治安管控能力。
堅持勤務模式創新,深化巡防機制改革
今年8月9日晚上6時,在華山南路一家工廠上班的王師傅下班回家時,發現自己停在廠門口的電動車不見了,隨即撥打110報警。當晚,在接連處理了三起警情后,軍民路警務站民警張瓊睦和同事回到站里,看到王師傅報警記錄后,顧不上休息,立即著手調查,最終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就找回電動車并抓獲了嫌疑人。
堅持警力下沉,把警力前移到人員密集、治安復雜區域,24小時不間斷巡邏,重點做好下半夜案件高發區域的巡邏守候,最大限度提高見警率、壓降發案率;堅持群防群治,采取以街面警務站為支點,拓展治安防控輻射面,構建專業力量與社會力量聯動的巡防格局……
軍民路警務站通過設置“安全崗”“義警巡邏隊”“治安巡防互助站”,組織“江淮義警”、物業保安、環衛工人等多個社會群體開展群防群治延伸巡防,做到了巡邏無死角、防控不斷檔,形成了“一站兩群三隊四力量”工作體系。
高鐵東站警務站聯合保安公司及轄區物業保安,初步建立保安聯勤聯動工作機制。兩站基本上形成了各具特色、專群結合、警民聯防的巡防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巡邏防控的廣度和深度;堅持勤務模式創新,利用無人機開展“空中巡邏”,全力打造全時域、全時空的防控新格局。警務站啟動以來,警情自處率達95%以上,街面“兩搶”案件實現“零發生”,三類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0多個點。
開展巡防專項行動 緊盯侵財類可防性案件
全市公安巡防力量緊盯“違法犯罪警情”,最大限度囤警街面。適時組織開展以“降警情、抓現行、提質態”為內容的巡防專項行動、巡防百日競賽、“零點”設卡集中行動等專項行動,有效壓降全市違法犯罪警情。
牽頭全市巡防力量開展的“零點行動”,主要是針對重點人員查控,同時還可對機動車駕駛員同步進行酒駕、醉駕篩查,發現涉嫌酒駕立即移送交警部門處理。所有的盤查信息資源交由科信、治安部門大數據分析,反哺治安系統流動人口、重點人管控工作。
市局巡防組建以特警“鋼釘”、“鐵錘”為代表的12支便衣巡控隊,對階段性發生的盜竊車內財物、盜竊“三車”、“扒竊”等案件實行盯案研判,開展秘密巡查、伏擊守候。特警支隊東站警務站和軍民路警務站緊盯電瓶車盜竊、扒竊等侵財類可防性案件,結合每日警情研判和對街面案件高發區域的分析,總結轄區案發規律,將警力定點值守,根據綜合分析進行研判、盤查和守候抓捕,切實發揮警務站打擊現行犯罪效能。
打造智慧巡防警務 實現精準打擊方式
市公安局以警務機制改革為契機,以街面警務站為中樞,積極推進智慧街面巡防機制建設。堅持“警情觸發合成作戰、大后臺支撐小行動”模式,利用“眾智云+”、“獵鷹”、“圖偵”、“情指一體化”等平臺,與刑偵、禁毒等警種合成作戰。目前初步完成了4G圖傳執法記錄儀上屏應用,“可視化勤務指揮室”逐漸規范運行。
在開展日常工作的同時,警務站民警還通過日常走訪、群眾舉報、對接社區等途徑,及時掌握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迅速開展精準打擊。兩年多來,全市警務站已協助打掉盜竊團伙10余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0余名。
記者 劉明培 通訊員 秦寧 鮑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