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安徽要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在‘十四五’時期全國省區市排位中繼續往前趕,關鍵靠創新。要繼續夯實創新的基礎,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苯衲甑恼ぷ鲌蟾嫣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省長王清憲表示,安徽要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按照安徽省委對推動全省創新發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把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突破點,厚筑科技創新勢能并更多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王清憲代表表示,一是要立足自立自強,推進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建設。安徽必須完善創新體系布局,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市場主體的統籌協同和融通創新,使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堅如磐石。安徽擁有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布局的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處于全國第一方陣,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一方面,要堅決擔負鍛造國之重器的戰略使命,全力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高水平推進國家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依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命健康、生態環境等領域實現一批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要系統構建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一體推進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等“五個一”創新主平臺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撐、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全面增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力量,突出加強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尤其要圍繞提高融通創新能力,構建起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的制度框架,用市場的邏輯、市場的規律組織創新資源、培育創新主體、激發創新沖動,從科技創新的源頭牽出更多產業創新的活水。
二是要加強轉移轉化,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產業。安徽堅持走“科創+產業”道路,集聚了長鑫存儲、京東方、科大訊飛、蔚來汽車等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十三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40%。王清憲代表表示,“十四五”時期,安徽將大力實施科技產業協同創新工程,貫通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強化產業鏈、創新鏈協同布局,努力以產業鏈升級牽引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的突破帶動產業的顛覆性變革。一是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新思維、新模式,努力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零障礙、低成本。要全面開放產業應用場景,持續擴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三首”政策覆蓋范圍,大力推進孵化器、加速器、雙創空間等轉化應用平臺建設,使各類市場主體求創新、找資本、聚人才的夢想都能在安徽得以實現,讓各種新成果、新裝備、新材料、新業態的應用都能在安徽找到方案。二是依靠創新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一方面要依托科技創新推進“工業強基”,在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智能制造工藝等方面實施一批補短板項目,提升產業鏈水平和競爭力;另一方面依托科技創新打造“增長引擎”,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十大新興產業,把引領型創新成果更多轉化為引領型產業成果。三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首先要把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做快、做強,形成廣覆蓋的“新基建+”應用場景,為數字經濟“先入為主”創造條件。最根本是要把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業態做大、做活,在工業、農業、民生、社會治理等領域廣泛開辟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場景,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三是要推動“四鏈合一”,打造科技創新蓬勃發展的良好生態。王清憲代表表示,創新是大系統,需要一個完整而友好的生態。安徽將根據創新要素相互依存的邏輯關系,打造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的發展生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關鍵要做到“三個注重”。一是更加注重用市場的邏輯謀劃創新。發揮企業在產學研融合中的主導作用,尊重企業和企業家的創意創新創造,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立項機制,企業“出題目”、院所“作答案”,持續營造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政務服務環境,催生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二是更加注重用資本的力量撬動創新。緊扣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創投風投,完善科技金融服務,發揮好省級股權投資基金體系功能,支持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推動金融資本要素對接創新成果轉化全過程、企業生命全周期、產業形成全鏈條。三是更加注重用平臺的思維集聚創新。用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戰略大平臺,做強產業集聚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共性技術平臺、產業聯盟等載體,發揮商協會、展會等平臺紐帶作用,面向國內國際更大的市場空間配置科技創新資源,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人才、創新技術等加速向安徽集聚,努力在江淮大地形成“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圃”蔥郁的“創新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