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開新路,風勁潮涌長三角。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江寧-博望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作為馬鞍山“東大門”的博望,由此成為跨省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登上國家戰略層面的實踐舞臺。
乘長風而奮起,馭大勢而作為。
2019年10月,南京、馬鞍山兩市正式簽訂《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建框架協議》,高頻次對接互動;2019年11月,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指揮部揭牌,兩地打破行政壁壘,實現合署辦公;2020年5月,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首個年度工作計劃——《2020年寧馬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工作計劃》正式出爐……
2條跨省斷頭路被貫通,4個梗阻兩地20余年的限高限寬架被拆除;喬崴進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水務一體化、“兩省一街警務室”提檔升級、生態聯防聯治等一體化合作協議正式簽署;南京全市前五、江寧全區前二的百家湖小學博望校區揭牌投用……
一年間,在市委、市政府指導下,博望區緊扣“一體化”“高質量”,與江寧區密切合作、深度合作,用“落子如飛”的快節奏和高效率,攜手開啟跨省協同發展“光速之旅”,全力跑好示范區建設“第一程”。
“一年打基礎,三年大變樣,五年樹品牌,再造一個新博望”。接下來,博望區將突出“長三角省際產城融合同城化發展先行示范區”和“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示范區”兩大戰略定位,持續推進“六個一體化”,不斷創新機制、破解難題,闖出博望路子、樹立博望標桿,力爭把示范區打造成為南京空港樞紐經濟圈組成部分、城鄉統籌和鄉村振興示范點、馬鞍山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為馬鞍山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設“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升級版作出博望貢獻。
交通先導 空間一體 在寧馬匯流中“乘風破浪”
在蘇皖邊界線上,有條名叫一人巷的小巷成為了兩省分界線,巷北歸蘇,巷南屬皖。百年來,一人巷所在丹陽鎮將馬鞍山市博望區與南京市江寧區從“鄰里”連成“一家”,成為兩省人緣相親的交集。在這生活的人們無分皖蘇。
深厚的歷史淵源,樸素的情感傳承,讓寧博同城眾望所歸。從共建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開展跨省警務協作,到同治一條河,讓兩岸百姓共享青山綠水,兩地間交流合作勢頭也是日漸強勁。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省一市共繪“一幅畫”、共下“一盤棋”,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更是被“點名”提上日程。可一頭是博望區全境,一頭是江寧區橫溪街道,兩省毗鄰合作共建,到底打造一個什么樣的示范區?
在由“合時代”全面走向“融時代”的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規劃先行永遠是硬道理。為強化示范區整體設計,博望區與江寧區共同選定專業力量,按照先策劃、后規劃、再設計、再實施原則,高標準開展規劃編制,并在原30平方公里示范區基礎上,明確將橫溪街道全境(215平方公里)與博望區全域(351平方公里)納入合作范圍,形成566平方公里協同共建區,實行1+2+6合作發展模式。
規劃引領下,區域交通率先“破冰”。
從博望區丹陽鎮丹東村前往南京市江寧區橫西街道,有一條必經之路,丹陽鎮這邊叫金家路,橫溪街道那邊則叫牛葫蘆支線,承擔著丹東村1700余位村民前往江寧工作的重任。在今年4月之前,這條路還是條“斷頭路”,江寧一側的路早已修好,但是博望這邊還是沙石路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由于路面坑洼難走,很多村民寧愿從其他道路多繞行15分鐘,也不愿意走這條路。
2019年11月,博望區交運局全面啟動金家路修整工程,至今年4月,金家路已搖身一變成了寬闊平整的柏油路面。“以前去上班需要30分鐘,現在走金家路只要10分鐘,中午還能回家吃飯休息。”丹東村的呂志強在橫溪街道官長社區一家企業上班,金家路的修通大大縮短了他的通勤時間。“博望高新區企業的運輸車輛從金家路上滬武高速也可以節約近半個小時。”丹東村黨支部書記謝興華說。
據悉,博望區與南京市江寧區、溧水區和高淳區三區接壤,但因為分屬兩省,從博望去南京方向并不容易,繞行是常有的事。對此,圍繞“打通斷頭路,開通外環線,暢通微循環”的目標,博望區全面完善高鐵、高速、骨干路網,聯通斷頭路,構建無障礙交通,初步形成與南京的半小時交通圈、生活圈、都市圈。
從2019年6月起,博望區相繼啟動了皖S446與蘇S126對接工程、江寧官長路與博望后熊路對接工程、博望區百峰聯通溪田農業旅游道路工程等7項與南京市互聯互通公路建設工程,對百仙路等4條斷頭路開展施工,預計于明年上半年全部貫通。
隨著跨界一體化發展的深入推進,拆除交界地帶的“攔路虎”成為兩地共識。8月29日,橫亙在寧馬兩地交界地帶省際公路上的4個限高限寬架被全部拆除,阻礙南北丹陽攜手發展的“離心墻”被推倒,祿口機場西南通道被打通,為實現了兩地交通的互聯互通和南北兩丹陽的融合發展加快進程。
與此同時,G4221滬武高速增設出入口已確定互通立交及連接線方案,正申報項目立項;揚鎮寧馬高鐵線型已形成初步方案,博望北站正在開展預可研評審和周邊配套研究;寧黃高速設立互通立交方案正在向皖蘇兩省交運廳提交意見;年底前啟動丹馬路雙向八車道提升改造工程……一項項重點項目建設蹄疾步穩,標志著博望區“一橫一縱”高速路網體系逐漸成型,“三橫五縱”干線公路網布局逐漸為博望區著力打造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構建“筋骨”、打通“血脈”。
聯合招引 產城融合 創毗鄰試驗田“有核無邊”
9月22日,富時科創產業園項目國內首臺套納米真空等離子涂層裝備產品下線交付。作為江寧和博望合作招引的第一個項目,該產品的下線交付標志著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首結碩果。
據悉,該產品的生產企業——安徽富興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一體化示范區富時科創產業園內,是國內同行業中極具創新后勁的高新技術企業,居業內前三,不僅是中國汽車發動機核心零部件涂層行業的核心企業,還具備與國際頂尖競爭企業綜合抗衡的能力。
“研發中心在南京,成果轉化在博望,此次下線的裝備產品于今年6月啟動研發生產,短短數月就成功生產出國內首臺套。”該企業南京研發中心機械工程師陳舟每月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博望,在他看來地緣相近、資源互補是研發優勢得以轉化為產能優勢的“強心針”。
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引領下,博望區迎來騰飛契機,其中產業合作將成為騰飛的關鍵基礎。江寧是南京乃至全省知名的制造業基地,智能電網、綠色智能汽車等地標產業產值均已達千億級,產業外溢項目、產業鏈下游項目資源豐富,而博望擁有豐富的土地空間資源,兩者攜手合作前景無限。
一年來,江寧、博望兩地緊密“牽手”,加強區域合作縱深推進,積極建立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開展聯合招商,重點瞄準高端智能制造等產業,全力實施合作招商、精準招商,實現產業協同與延鏈、強鏈、補鏈,“磁場效應”不斷加強。
雙方共同謀劃的“寧博創智谷”項目,位于示范區博望區域內,計劃占地1000畝,目前已草擬初步方案,將按照“統籌功能、分期規劃、定期開發”的模式合作共建,實現創智集聚、創新轉化、有核無邊,承接南京和江寧的產業輻射。
來自南京的總投資20億元,占地約100畝的騰亞精密工具研發與制造基地項目已經開工;總投資10億元,一期占地約80畝的5G數字通信產業集聚基地項目落戶博望,將直接配套南京中興通訊濱江智能制造基地項目;南京高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在博望的高立智能化工程機械全鏈產業項目已簽約并即將開工……截至目前,示范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2個,總投資158億元,其中共有13個項目來自南京地區,占比約60%。
雙方合作的領域不只是二產項目。由丹陽河貫通、橫山相隔的江寧、博望,還合寫了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江寧橫溪街道“大福村”原名“大傅村”,傳說是董永做長工的東家傅員外家所在,也是七仙女與董永故事的主要發生地;與大福村一山之隔的博望區丹陽鎮董山里,則是董永的出生地。
“我們可以借著一體化發展,與橫溪攜手開發‘七仙文化’,唱響跨界合作的‘天仙配’,叫響‘寧波一體化’的文旅品牌。”博望區宣傳部部長湯德生表示,橫溪因為美麗鄉村和民宿旅游聞名,擁有南京業態最豐富、床位最多的民宿酒店,其中橫溪街道溪田農園是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正規劃南拓博望,打造10平方公里的溪田南片區,創建“江南風,小鎮味,時代范”的城鄉融合示范區。
今年,根據“市建區管、省市聯動、政府授權、封閉運作”的原則,我市引入由省投、中鐵上投、中鐵四局等國企以聯合體方式成立安徽中安振興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推進博望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對一二三產規劃、投融資、建設、產業發展服務和運營進行開發建設,更是為示范區注入了強勁動力和活力。
“曾經的招商引資已衍變為如今的招商選資,以產促城、以城促產已成為產城融合發展新趨勢。”自從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對于招商引資的過程中發生的新變化,博望區投資促進中心主任姚小平十分欣喜,“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企業對示范區的青睞。”
產業一體化,科技是支撐,人才是根本。為此,博望區正積極與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院校及工科院系對接搭建產學研用鏈條,年內,一批研究院將簽約并落戶博望。
生態共保 民生加碼 共享便捷優質“美好生活”
時序初冬,佇立石臼湖邊,只見天高云淡、一碧萬頃,一群群候鳥在遠處飛翔,與近處星羅棋布的蘆葦叢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副如畫般的壯麗畫卷。
石臼湖,作為長江中下游地區上游的通江湖泊之一,將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當涂縣以及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四縣區緊緊相連。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水產養殖的發展,湖泊被成百上千的竹排和圍網所覆蓋,導致水生植物種類大幅減少,不僅湖區水質嚴重下降,更影響了魚類洄游、候鳥遷徙。
在長江大保護的理念下,2017年環湖四縣區簽定《石臼湖共治聯管協議》,并建立輪值牽頭執法機制開展聯合執法。博望區拆除了區域內40萬米圍網,拆解了419艘住家船、1504艘生產及輔助船。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向縱深推進,石臼湖的生態治理,從“輪值”走向“共治”。2019年10月,環湖四縣區又簽署了《石臼湖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共繪生態一體化“藍圖”。通過加強生態保護與環境污染聯防聯治,構建石臼湖生態環保共商、共治、共享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生態綠色”既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底色”,也是發展的“底線”。江寧與博望的跨界“牽手”,首先從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開始。2019年12月20日,博望區與江寧區簽訂《跨界示范區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就跨界一體化發展區域內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開展聯合執法達成意向性協議,建立江寧-博望生態聯防聯治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溝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以增強生態競爭力為核心,做好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文章,定期開展丹新河聯防聯治和水質聯合檢測,寧博跨界一體化水環境綜合政治項目已完成立項,博望區與江寧區正在碧水煙波中奏響生態綠色的協奏曲。
生態環保發端,各類行政壁壘開始被打破。8月28日,江寧、博望簽訂“六個專項”協議,在社會治理、區域供水、生態環保、聯合辦學等各方面,“一碗水”開始端平。
按照“寧博一體化、教育先行”的理念,馬鞍山市丹陽中心學校率先引進南京市百家湖小學教育優質資源,加掛“南京市百家湖小學博望分校”牌子,全面加強基礎教育對口幫扶,有序落實教育融寧發展,推進“寧博”公共教育服務跨界一體化發展。
目前,南京市百家湖小學已派駐教育教學管理團隊,參與博望分校管理,指導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育辦學特色、打造一流校園文化、提升教學質量。“不僅老師在交流中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孩子也能接觸到更好的教育理念,接觸、學習到過去遙不可及的‘創客’、‘機器人’,開拓眼界、增長知識。”百家湖小學博望分校校長張曉進說,教育一體化,正在逐步改變師生的精神風貌。
區域供水開始破題。“今后,博望居民都喝上更干凈更放心的‘長江水’了。”博望區丹陽鎮黨委書記邵長海告訴記者,目前博望丹陽鎮居民飲用水只有32項檢測指標,而江寧輸送來的水則有140多項檢測指標。江寧水務集團將承擔博望的區域供水,到2021年,博望全域將用上江寧輸送來的“長江水”,污水也將一并收集處理。
2018年,博望區新城中醫院與江蘇省中醫院簽訂合作協議,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提供技術指導、雙向轉診、人員培訓等幫助,一個個經驗豐富、技術成熟的醫學專家來到博望坐診。博望還將與南京市第一醫院積極對接,建立跨界醫聯體,推進公共衛生醫療服務一體化。
兩地民警在一間辦公室里辦公,出現警情一起出警,日常一道巡邏……早在2016年11月,博望公安分局丹陽派出所與江寧公安分局丹陽派出所就共同打造了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開展跨省警務協作。如今,“兩省一街警務室”迎來提檔升級。建成后雙方擬配置6警40輔進駐辦公,綜合設置含警情處置、糾紛化解、社區警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警務站點,全力營造示范區良好綜治環境,打造警務跨省合作品牌。
與此同時,探索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合作、消防安全、綜合執法等工作上協同作戰;將江寧公交861路班線延伸至丹陽鎮,實現兩地公交同城化……一年間,博望、江寧兩地人民互聯互通,共享品質生活,真正實現了從和諧鄰里情變為寧博“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