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磯”中,南京有燕子磯,馬鞍山有采石磯,采石磯就在馬鞍山市雨山區的江邊。坐落長江之濱、因馬鋼而聞名的工業老區雨山區,利用自身的區位、產業和科教優勢,大力推進生態修復、產業升級,擴大長三角“朋友圈”,成為馬鞍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和最具爆發力的“驅動核”之一。
蘇浙滬百億元項目落戶
馬鞍山市雨山區是馬鞍山的主城區,擁有馬鋼集團、十七冶集團、中冶華天等大型央企、國企總部,以及安徽工業大學、河海大學文天學院、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是馬鞍山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區。同時又與南京市江寧區接壤,到南京祿口機場僅40分鐘車程,到南京市中心主城區僅50分鐘車程,從馬鞍山東站乘高鐵到南京南站僅17分鐘。寧馬城際輕軌建成后,從雨山區抵達南京中華門不超過40分鐘,并直通南京軌道交通7號線。
“面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緊鄰特大城市南京,如今的雨山區,是得天時、居地利、有人和。”
雨山區委書記左年文說,今年前三季度,雨山區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位居馬鞍山市三個區第一。
產業對接是雨山區融入一體化的“當頭炮”。作為馬鋼總部所在地,雨山區工業基礎較好,產業配套能力強,正著力打造智能裝備(機器人)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磁性材料)兩大“百億級”產業集群。
圍繞兩大主導產業定位,雨山區重點聚焦長三角、珠三角兩大重點區域,派出南京、昆山、寧波三個駐外招商小組,招商引資逆勢上揚,今年1-9月累計招引23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達111.2億元。深圳寶能集團智能家居及裝配式建筑材料園、寶武集團新型科技材料項目、南京奧峰汽車高端零配件項目,總投資都在20億元以上。
此外,總投資50億元的上海萬石中歐國際智造產業園11棟廠房已封頂,總投資20億元的飛馬智科裝備及大數據產業園一期、總投資20億元的音飛智能儲存設備投產,總投資15億元的納百川汽車發動機熱交換智造系統已竣工投產。
百年工礦區改造產業園
“高大好”項目紛至沓來,雨山區向存量用地要空間,以園區擴容為重點,在平臺建設上下功夫,推動雨山經濟開發區“東、西、南、北”四大片區聯動發展。
位于雨山區東部的向山鎮是百年工礦區,與南京江寧橫溪街道一路之隔,通過環境綜合整治后,這里未來將變身為占地7198畝的東部新材料產業園,承接寶能、港創集團等長三角區域的產業協同項目,加快智能裝備(機器人)和電子信息產業集聚。
南區對采石河以南4000畝地塊統一規劃設計,作為未來全區高端制造業發展和產城融合的主陣地。西區騰籠換鳥、轉型升級,培育再生資源和軌道交通兩大產業集群。北區對三臺地區老工業區、棚戶區近1380畝整體改造提升,規劃新建現代產業集中區。
在園區規劃理念、通達能力、綜合環境等方面,雨山區努力與長三角同頻共振,探索一區多園共建等模式,推進雨山經開區南區、313省道工業走廊、三臺工業集中區等平臺建設,為長三角企業產業合作提供載體。
做好生態提升“五篇文章”
雨山區依山環湖臨江,近年來對長江岸線進行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楊樹林生態濕地、薛家洼生態游園成為馬鞍山市最熱門的打卡地。嘗到生態甜頭的雨山區,持續做好“生態文章”。
不讓一滴污水直排入江,雨山區強化鎖溪河、采石河、洋河等入江河流排污口監測,緊盯向山地區、長江岸線兩大重點區域,以更高標準修復生態,推進丁山礦區、洋河水系、向陽支流等五大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把曾經的“城市傷疤”,打造成“城市花園”。
推進生態產業化,對占地12.7公里的陳家圩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努力將薛家洼游園、濱江文化公園、楊樹林生態濕地和采石磯風景區融為一體,打造長三角城市生態客廳。
如今,雨山區已是馬鞍山的“網紅區”和“流量地”。左年文表示,下一步雨山區將在發展理念上與長三角等高對接,做好“五大工程、五篇文章”:加快長江東岸提升工程,做好文旅發展文章;加快向山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做好生態修復大文章;加快老城區改造提升工程,做好城市高顏值大文章;加快中心城區環保整治提升工程,做好環境保護大文章;加快美麗鄉村提升工程,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