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8月18日赴安徽考察調研,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天下午,他先后來到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閘、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蒙洼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察看淮河水情,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等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最大的“心結”,也是他“花精力最多”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專程探訪受災地區的扶貧車間,表達的就是“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堅定決心,蘊含的是情懷,激蕩的是民心。
“以百姓心為心”。看汛情、訪脫貧、問冷暖、謀未來,聚焦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和群眾想到一塊、干在一起,問群眾的獲得感,查群眾的滿意度,想群眾的期望值。看到村民已經過上幸福的新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說到就要做到,今后黨和政府還會關心支持大家。”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沉下身子、扛起擔子、全力攻堅——全省人民聚焦聚力聚神、層層緊盯目標、時時一以貫之,江淮大地匯聚磅礴之力,拿出決戰之姿,奮力書寫脫貧攻堅的高質量答卷,昔日的貧困地區發生了“舊貌換新顏”的深刻喜人變化。
數據說話——安徽省貧困人口由2014年建檔立卡時484萬人降到2019年底8.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9.1%降至0.16%。2016年以來,農民人均收入從全國第17位提高到第12位,年均增長9.6%。這是一份承載著沉甸甸獲得感的“安徽答卷”。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安徽之行”盡顯“為民之心”,從金寨縣大灣村到阜南縣王家壩,從戰“貧”到戰“疫”,再到戰“洪”,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步履不停、足跡遍及江淮大地,懷著一顆憂民、愛民、惠民之心,接地氣、摸實情、出實招,通過群眾生產生活的一個個細節、一個個數據、一個個變化,真切感受民生冷暖,深刻彰顯著大國領袖“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濃濃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