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興安盟8月10日電(郎朗)靠土地收入少、農產品價值低、農民缺少其他就業途徑的鄉村是否能實現逆襲?內蒙古烏蘭浩特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嘎查找到破題之路:搞全域旅游。
不到5年時間,義勒力特嘎查不僅讓村民收入翻番,讓貧困戶全部脫貧,還打造出了自己的旅游品牌,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小鎮”。

人均年收入7500元
原來的“勝利”村處處失意,并不“勝利”
辛天喜的命運被一只羊改寫了。
這位內蒙古烏蘭浩特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嘎查(村)的村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從未想過生活的其他模樣。
家里的二三十畝地曾是一家三口主要的經濟來源,看天吃飯,收成好的時候,一年能收入兩萬元左右。農閑時他也會在周邊城鎮打打零工,但一年到頭,所有收入加起來不會超過3萬塊錢。
一家人忙著在土地里刨生計,每年賺的錢都差不多,日子過得不咸不淡,看不到什么變化。無聊的時候,辛天喜常常到村子里找人喝酒、打牌,那時的他對很多事情都感到不順意,皺著眉頭,時不時就和家人吵架,用同村人的話來講,“過得不安生,雞飛狗跳的”。
他對整個嘎查也有很多看不慣的地方,找村干部反映意見甚至可以說是一項生活日常。
義勒力特是蒙古語,漢語譯為“勝利”。名為“勝利”,可這個小村子卻處處失意——大家太窮了。
義勒力特嘎查黨支部書記白雙龍回憶,2015年自己當選嘎查的黨支部書記時,整個嘎查有552戶1872人,其中90戶184人是貧困戶,人均口糧地不足5畝,種植業發展緩慢,由于當地森林覆蓋率達46%,全年禁牧,依靠養殖業謀發展特別困難,人均年收入僅有7500元。
農田本身不值錢,種出來的產品不值錢,農民缺少打工就業和學技術的平臺——這是白雙龍總結出的農民生活貧困的三大主因。
在當時,一畝地出租一年的價格只有150元,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拉到市里賣要走20多里地,不僅各方面成本高,東西還賣不上價;而農民除了手中的一畝三分地,并沒有其他技能。
想要生活有轉機,辛天喜和整個義勒力特嘎查都需要一個突破口。

一個人帶動一個村
被一只羊改變的生活軌跡
如何讓村民快速致富?這個問題久久縈繞在白雙龍腦海中。
通過組織部的培訓、到山東壽光等地的參觀,以及自己平時從各種渠道的學習,他發現,產業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把看得見、看不見的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并發揮其最大效用才是最好的。
義勒力特嘎查雖然耕地面積有限,也不能放牧,但它臨近烏蘭浩特市區,藍天白云、有山有水,這不就是30萬城市居民“向往的生活”?白雙龍把目光放到了近郊旅游上。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任何配套設施的嘎查不大可能吸引別人來玩。他的想法并未得到村民的支持,大多數人都抱著懷疑的態度,辛天喜也是其中之一。
白雙龍萌生了一個想法:把辛天喜樹立成旅游致富的典型。連他都能成功,別人還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于是,原本生活一潭死水的辛天喜,在2017年——自己的天命之年迎來了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白雙龍找到辛天喜,建議他試著不忙的時候在村口賣烤羊肉串。書記很看好這項副業,但辛天喜并不相信,也不愿意為了這件事花錢。為了鼓勵他創業,白雙龍把辛天喜拉到自家羊圈,說:“我給你一只羊,你挑這里最大的!”原本能賣到1000多元的羊,白雙龍600元賣給了辛天喜。
跟著師傅學了3天怎么烤肉串之后,辛天喜的燒烤攤子支起來了,前3天完全沒有人,只有白雙龍找來的3個人消費了280元,辛天喜一度要放棄。不過,生意慢慢有了好轉,來吃烤串的人越來越多,那只600元買入的羊,辛天喜最終以烤串的方式賣出了1900多元。那個夏天,他一共賣出4只羊,3個月賺了一萬多元,這幾乎是過去大半年的收入。
辛天喜嘗到了甜頭,開始在旅游業上花心思。他發現游客到了村子里想游玩,但沒有合適的交通工具,于是,他從網上買了6輛旅游觀光的腳踏車用于出租,并不斷擴大車隊的規模,僅靠出租這些車,以2020年的端午假期為例,他3天就賺了1.2萬元。
辛天喜的成功讓嘎查的其他村民看到了希望。

“開心”旅游品牌誕生
想到義勒力特就想到開心
辛天喜的成功給了白雙龍信心,他動員村民把土地租給合作社打造“開心農場”,雖然辛天喜成功了,但人們多少還是有些擔心,白雙龍足足花了45天和19戶村民溝通,以每畝400元的租金向他們租地,才說服大家合作。
克服了土地、技術等重重阻力,2017年,白雙龍組織了村兩委、農戶、貧困戶打造了“開心農場”,從觀賞、認領、兒童游樂、采摘、研學等方面進行開發,農區變景區、農園變樂園的“開心農場”理念得到了認可。2018年游客最多的時候1天接待過5000多人,人們在這里騎馬、射箭、劃船、采摘,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這還不夠,“開心農場”不僅把原本的苞米地變成了產業園,還把農田變成了創業和技術學習基地,嘎查里有30多個貧困戶常年在農場里打工就業,他們學習田間管理、育苗甚至銷售技術,在農場學到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也應用到了庭院中。目前,嘎查所有農戶均已脫貧,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8500元,比4年前翻了一番。
開心農場成功后,圍繞“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發展理念,開心滑草場、開心牧場、開心垂釣、開心民宿等一系列“開心”產業也逐步發展了起來。
“打造開心農場,農民通過土地流轉、打工就業、入股分紅有了收入。同時,開心農場也帶動了周邊餐飲、娛樂產業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研究了冬天的冷資源變熱產業,把這里打造成滑冰場、滑雪場,這樣四季旅游都能搞活。”白雙龍說。
打造“開心”旅游品牌,讓人一想到義勒力特嘎查,就想到開心,成了整個嘎查未來發展的目標。
通過這些努力,嘎查把旅游業培育發展為主導產業和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撐產業,打造了一個融“秀麗山水、人文景觀、休閑觀光、農耕體驗、親子實踐、度假康養”于一體的特色旅游村寨。
義勒力特的發展也吸引了在外的游子返鄉,有人甚至離開生活了20年的北京,回來開民宿,并計劃打造“民宿一條街”。
一切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轉變。由于客流量加大,今年,辛天喜還包了一輛游覽車,可以帶著腿腳不便的老人或小孩游玩。
現在一年下來,辛天喜能賺十幾萬,他忙得歡喜,也不去喝酒打牌了,和家人的關系和睦了許多,他不斷開發新的機會,還引進了新品種獼猴桃來種植。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人也越來越高興,”以前不知道幸福是什么的辛天喜說,“我現在真的是相當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