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去,各地紛紛開啟生產自救。
日前,記者在安徽省懷寧縣看到,一邊是農業大戶搶抓時節、補栽補種;另一邊,圍繞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排除積澇、搶通水毀道路等工作,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全縣上下,一派汛后生產自救忙的景象……
8月5日午后,懷寧縣平山鎮高澤村,蟬聲盈耳,異常悶熱。站在田邊,即便什么活都不干,衣服上也會冒出鹽漬。但村民王美鳳顧不上這些,頂著烈日,她正忙著補栽秧苗。
王美鳳,地道的農民。十多年前,她和丈夫開始流轉耕地種水稻,這些年,又發展起稻蝦共養。眼下,她流轉的耕地接近2000畝,是不折不扣的農業大戶。
前段日子,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高澤村發生嚴重內澇。“今年水真大,都漫上了田埂。”王美鳳說,內澇導致她家近200畝水稻被淹、絕收,小龍蝦更是“跑得沒影了”。
這些天,水逐漸退去。顧不上難過,她第一時間補栽起秧苗。好在,前期,她在地勢較高的田里,密集地栽種了預備秧。現在,只需移栽過來即可。
不過,近200畝地的補栽并不輕松。全家動員外,她還以每人每天150塊錢外加管兩頓飯的報酬,請來同村村民幫忙。“全部干完,預計至少需要400人次。”王美鳳說,“我們要搶在立秋之前補栽完。否則,就算種上,也沒用了。”
懷寧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汛情已造成全縣農作物受災面積15.41萬畝,成災面積8.91萬畝,絕收面積4.98萬畝。
為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懷寧縣在摸清災情的基礎上,引導農戶科學應對,并組織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協助農戶開展生產自救。截至8月4日,懷寧已改補種1.65萬畝。據悉,下一步,當地將因地、因時制宜,推進改補種工作。
記者了解到,農業生產自救的同時,圍繞工業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秩序的工作,也一直在進行中。
7月12日,由于長江水位過快上漲,懷寧縣區大圩出現漫堤決口,月山河河水瞬間侵入圩中。圩內懷寧縣月山鎮、石鏡鄉、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的20余戶企業因災停擺。同時,由于當地要道港航路被淹,周邊企業也遭受影響。
懷寧上峰水泥有限公司,當地最大的納稅企業之一。港航路不通后,企業原料產品進出中斷。7月15日,因庫容有限,企業關停了一條生產線。“如果道路不能盡快搶通,另一條線恐怕也得關。”企業負責人章鑫鋒焦慮地說。
8月1日,月山河水位持續下降。懷寧隨即啟動了對上述決口的封堵工作,并于8月5日完成。當前,區大圩正轉入排澇階段。
8月5日下午,在懷寧縣月山鎮,數臺水泵正把水從區大圩內抽排至月山河。據月山鎮黨委書記何劉圣介紹,接下來,十臺水泵將24小時工作,預計十天左右能將圩內水排盡。
位于石牌鎮的華帆工業園,是懷寧縣另一個受災嚴重的工業集聚區。受內澇影響,這里的28家企業不同程度受損。記者了解到,從7月10日開始,當地即安排9臺水泵不間斷排澇。目前,內澇基本排除,部分企業已恢復生產。(陳浩 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