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省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各項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
成績來之不易。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擊水再奮楫。日前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明確,下半年要乘勢而上、擴大戰果,邁出新步伐,確保全年實現較好的正增長;加快災后恢復重建,脫貧攻堅要全面完成,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保企業、強鏈條、抓項目,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走進安徽齊順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人們緊張有序忙碌著。“多虧了1000萬元的‘復工復產專項貸’,年利率僅為4.35%。”公司副總經理唐德雄告訴記者,減稅降費政策也為企業節省不少錢,為發展注入了信心。
全心全力“護企”,加快生產秩序恢復。今年以來,我省開展“減稅、減費、減息、減租、減支”行動,1月至5月累計新增減稅降費318億元;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上半年新增本外幣貸款5109億元、創歷史新高,累計余額首次突破5萬億元;1月至6月,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5.22萬戶,16個市全面實現了企業開辦“一日辦結、一網通辦”……
細化紓困惠企“落到位”,深化四送一服“幫到位”,優化營商環境“改到位”,方能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生態,不斷積蓄經濟發展基本力量。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何昌順表示,將繼續突出聚焦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圍繞做好穩金融工作,強服務、促改革、防風險、優生態,促進經濟金融良性互動。
積蓄基本力量,持續增強發展后勁。放眼江淮大地,“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速推進、水利交通等重大工程投資仍將擴大……抓項目、擴投資,無疑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優化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對沖疫情影響的重大抓手。
“全省工業經濟在經歷階段性下滑后,迅速反彈恢復,逐步企穩回升,展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和活力,并呈現出持續向好的運行態勢。”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經濟運行局局長張曙光表示,狠抓“六穩”“六保”重大政策落實落地,立足“兩新一重”,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工程,培育一批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工業機器人應用點,全力穩住全省工業經濟“基本盤”,努力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擴內需、穩外貿、促改革,重塑戰略機遇期新優勢
經營戶線上線下齊發力、“網紅”主播在聚光燈前不停帶貨、快遞打包有條不紊……最近,合肥白馬萬商服裝城很是熱鬧。這里的三樓和五樓被改造成直播基地,從5月開播以來已累計吸引600萬人次觀看。
“促消費、穩外貿,著力構建內外聯通、良性循環的內需體系”,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指出,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中央政治局會議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千方百計“促需”。今年以來,我省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主動采取措施,著力激活消費市場,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方式,促進消費回補,釋放消費潛力。
“推廣直播、短視頻等創新零售模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加快發展“在線經濟”。1至6月份全省限上網上商品零售額309.3億元,同比增長38.7%。”省商務廳副廳長朱丹表示,將強化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項目調度,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積極擴大消費,努力完成目標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經濟運行回穩向好,短板弱項加快補齊,市場需求逐步復蘇,發展動能不斷增強。但我們仍需看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同全國一樣,安徽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越是困難挑戰前所未有,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
江淮汽車與德國大眾正式簽署合資合作協議;合肥中歐班列開行逾千列;在合肥經開區設立首批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示范區……一系列開放舉措,讓合作共贏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謀劃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扎實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建設……一系列重磅的改革舉措,將充分釋放各地發展潛力。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發展之路就會越走越寬闊。
促脫貧、惠民生、穩大局,攜手全面奔小康
7月29日,望著銀行卡里多出的5萬元,六安市順河鎮謝圩村村民謝長文又充滿了干勁。“1.5萬多只雞就搶出了2000來只小雞,損失不小。多虧了政府幫我們買的保險,有了這筆理賠的錢,我就能再買一批雞苗和飼料。”謝長文說,去年摘了窮帽子,今年不能因為一場洪水又當上貧困戶。
乘勢而上,推動高質量發展,還要讓發展成果有“民生含量”。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我省聚焦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皖北地區、沿淮行蓄洪區等深度貧困地區,緊盯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邊緣易致貧戶和“老少病殘孤”困難群體“三戶一體”,深入開展“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探索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方法路徑,脫貧攻堅實現歷史性突破,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
疫情和洪澇災害之下,各地全力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幫扶。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明確,“發揮‘深貧保’、‘抗洪貸’、法定補償、扶貧小額信貸等作用,用好‘當年進當年出’政策,堅決防止返貧和新的致貧”。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首要任務。今年1月至6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3.5萬人。
越是特殊時期,越要把困難群眾放在心上。今年以來,我省深入推進“三業一崗”就業扶貧模式,幫扶貧困勞動力有序外出務工、穩定就業。為就業扶貧車間配備人社服務專員,上半年發放一次性復工復產補助400多萬元,兌現新增就業崗位一次性補貼193萬元。下半年將繼續大力實施“四進一促”專項行動,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疫情對青年人就業影響,強化外出農民工就業服務,引導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扎實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落實好特殊困難群眾兜底保障。
無懼風雨,砥礪前行。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就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安徽這匹“黑馬”正大踏步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信心更強,底氣更足,步履更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