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正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的宏偉目標即將實現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了。在抗擊疫情期間,我們面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要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因此加強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能松,如果這時盲目樂觀、疏于防備,突然“爆雷”,出現疫情的“倒春寒”,那之前的戰“疫”成果就可能前功盡棄、付諸東流。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矛盾的另一面,特別是矛盾轉換的動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關系到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質保障,關系到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順利完成,關系到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穩定。”這里就存在著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轉換的問題。換言之,前一段時期的主要矛盾是抗擊疫情,但疫情終究會過去,實現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也會隨之成為主要矛盾。近一段時期,正是主要矛盾轉換的關鍵期,如何在疫情結束之后,將主要精力調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上來,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準備:
首先,統一思想行動。全黨上下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要深刻認識到加強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能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要抓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今年的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實現。我們要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就可以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這是黨中央的號召,也是時代對我們的考驗。
其次,早做謀劃預案。當前的中國經濟,內需已成為最重要的驅動力,統計數據顯示,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已連續5年超六成,2019年更是達到89%。然而,這次疫情正值春節假期,將原本紅火的假日經濟沖淡了。但是內需的快速增長勢頭只是被延后了,尤其是在度過了漫長的居家隔離期之后,很多人都計劃著要好好犒勞一下自己,有些地方的商業店鋪恢復營業后迎來大量人流就是很好的例證。因此,戰勝疫情之后極有可能會出現消費井噴式增長的局面。對此,我們不能只是期望,而是要做好迎接的準備,從產能、物流、勞動力、證照辦理等各個方面做好謀劃,制訂好預案,以旺盛的內需拉動經濟補償性增長。
最后,因地制宜實施。中國地方大,情況復雜,除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的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外,其他省區市疫情持續向好,但反彈風險不可忽視,防范境外輸入成為新的防控任務。低風險地區要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當然,恢復不是一刀切,一放了之,而是要有序、分步,可以先挑選一些條件好的商家企業,在做好防護的同時,通過延長營業時間,恢復正常售賣形式,減少不必要的審批審核等,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并總結推廣,用小步快跑的方式,既要守住疫情防控的底線,防止疫情形勢出現反彈,又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我們認識問題、處理問題的根本方法。我們不僅要考慮到矛盾的主次區別,還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研判矛盾主次方面的動態轉換。疫情防控是特殊大考,脫貧攻堅是時代使命。我們一方面要確保打贏疫情防控戰,另一方面要確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的目標,因此必須清醒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復雜性,增強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這就需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善于運用矛盾分析法來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
(作者:袁源、胥家曦,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講師團研究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