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城市防汛“主動仗”
我市多個防汛排澇工程項目建設正酣
圖為學苑路雨水管道提標改造項目現場。 記者 黃筱敏 攝
每年汛期,都是對城市防汛能力的一次大考。由排澇水系、排澇泵站與排水管網共同構成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決定著城市防洪排澇安全。在今年汛期到來前,我市多措并舉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建設,補齊防汛排澇設施短板,確保城市排水安全。
2月18日,記者走進學苑路雨水管道提標改造項目現場,道路施工期間全線設置了圍擋、警示標識,工作人員正在鋪設新的雨水管道,工程預計4月下旬整體完工。
市水環境治理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魯茂祥介紹,學苑路周邊由于排水系統不完善,往年強降雨天氣易產生積水,影響周邊居民出行。此次改造內容包括擴升雨水管道管徑、破除新建箱涵、連通周邊水系等,將極大提升該路段的排水能力,有效解決當前積水問題,進一步保障周邊市民的出行安全。
據了解,市市政管理處自2024年12月20日起正式實施第二批次馬鞍山市雨水管道提標改造及積水點整治工程。該工程主要包括對鐘山路、學苑路、竹園路三處共1971米雨水管道進行提標改造,系統提升區域排水能力,建設周期約120天。目前,鐘山路沉井主體結構澆筑完成,檢查井基礎施工完畢,整體進度達35%;竹園路采取高壓旋噴樁進行樁基施工,目前進度過半;學苑路共計1160米管網分三階段實施,目前第一階段400米管網已施工完畢。
在市區西南角,位于黃家塘水系入采石河河口處的四喜橋泵站改擴建項目同樣建設正酣。目前現場泵房主體正在進行電機層結構施工,箱涵段結構已經完成,準備恢復長江大堤,以確保長江汛期安全。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為馬鞍山市排澇泵站改擴建工程第二批項目。完工后,該座泵站的總排水規模將從15立方米/秒提升至55立方米/秒,將更好地保障市區西南片區的排水安全。
據介紹,馬鞍山市排澇泵站改擴建工程屬于2023年增發國債第二批項目,工程分兩批次推進,旨在全面提升城區防洪排澇能力,排澇標準由20年一遇提升至30年一遇。隨著2024年12月首批小南圩泵站建成運行,第二批次的13座泵站建設也已進入攻堅期,截至目前,山河村、西塘、馮橋等10余座泵站已完成泵房主體結構施工,轉入機電設備安裝階段,其余泵站也正在加速推進主體結構施工。
“我們將加緊建設步伐,全力沖刺4月底完工節點,為今年城市安全度汛筑牢屏障?!笔惺姓芾硖幭嚓P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持續完善城市防汛體系,抓好硬件改造,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守護市民安全與城市運行。
記者 黃筱敏 通訊員 陶升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