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號角響 奮力“趕春光”
——雨山區以科技創新助企沖刺“開門紅”
文圖/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謝媛 雍珣
蛇年伊始,雨山區各大企業紛紛按下節后復工的“快進鍵”,全力沖刺“開門紅”。位于雨山經開區的中鋼天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鋼天源)更是以強勁勢頭率先發力,展現出龍頭企業的擔當,為全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走進中鋼天源電池級四氧化三錳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產景象。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幾乎聽不到嘈雜的人聲,工人們身著統一工作服,穿梭在設備之間,進行著巡檢和維護工作,確保生產線穩定運行。
在雨山區的制造業版圖中,中鋼天源無疑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作為中國中鋼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中鋼天源在高純四氧化三錳生產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其位于雨山經開區的生產基地,年產四氧化三錳達6萬噸。2022年,公司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國家第七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
2023年,年產2萬噸電池級四氧化三錳擴建項目順利建成投產,標志著中鋼天源在新能源電池材料領域取得了關鍵性突破。緊接著,2024年12月底,又一個年產1萬噸的同類項目完成建設并進入調試階段,待全面投產后,將為公司新增1億多元的年產值。目前,中鋼天源的電池級四氧化三錳年產值已接近3億元。抓住機遇才能勇立潮頭。在2025年2月5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的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上,中鋼天源榮獲“安徽省優秀創新型企業”稱號。
“市場訂單需求旺盛,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電動雙輪車和電動工具市場的強勁需求。”中鋼天源磁材廠副廠長丁曉鋒介紹,公司生產的四氧化三錳產品具有純度高、反應活性好、理化性能穩定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計算機、家電、充電樁、通信、電動工具、電動兩輪車、電動汽車等領域。憑借這些優勢,中鋼天源在行業內樹立了“高知名度、高美譽度、高市場占有率”的品牌形象。
中鋼天源的創新之路起步較早。作為我市磁性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中鋼天源研發投入強度近年來均在5%以上,公司核心產品產能、產量、市場占有率均處于行業前列。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鋼天源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金屬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磁性材料及其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等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8個省部級創新平臺,近年來承接近30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任務。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作為入駐雨山經開區東區的首批企業,中鋼天源見證了產業鏈企業紛至沓來、抱團發展的過程——由新康達磁業主導的IEC 61332《軟磁鐵氧體材料分類》國際標準編制工作會議在馬鞍山舉行,雨山經開區牽頭召開長三角磁性材料行業協會聯盟會議,雨山經開區與浙江省湖州市南潯經開區、上海天地軟件園、南京江寧濱江經開區等長三角開發園區達成戰略合作……雨山經開區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牽引效應、拉拔效應為雨山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可喜的是,通過科技創新、數字賦能,雨山區夯實了發展支撐,連續3年蟬聯全省制造業“10強”“10快”區。2024年,該區智能裝備制造和功能性材料兩大新興主導產業產值達180億元,增長23.5%;科技創新指數持續位居全省城區第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5.9%、高于全市27個百分點,獲批籌建全省首批人工智能視覺大模型未來產業先導區;瑞泰馬鋼、新康達2家企業入選國家5G工廠,新康達入選工信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入選數量占全市50%。
新的一年,雨山區已吹響“沖鋒號角”。在剛剛召開的雨山區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暨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上,該區提出要制定高質量發展的“新打法”、謀劃科技創新的“新思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數字賦能為抓手,以人工智能為驅動,以爭先創優為目標,樹立“科技即經濟、科技即產業”和“數字賦能千行百業”的理念,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跑好全年經濟運行的“第一棒”。當前,雨山區正迅速打響新春招商“第一仗”,積極籌備一季度“開門紅”項目集中簽約工作,力爭全年新簽約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5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6家,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0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科技創新、數字賦能交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