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佳節,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景區張燈結彩,游人如織。
早上8點剛過,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區黨總支書記、六尺巷典故中大學士張英的十二世孫張耘,已站在巷口,聲情并茂地講述著六尺巷的故事。
“為讓更多人知道六尺巷的故事,每年春節,我都會來到這里為游客免費講解。”張耘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六尺巷景區單日接待游客達2萬人次,禮讓家風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桐城,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如今在桐城,六尺巷已不僅是一個地名、一個典故,還是一種工作方法。
2015年,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率先將六尺巷精神融入訴訟調解,總結提煉出涵蓋“聽、辨、勸、借、讓、和”六步走法則的“六尺巷調解法”;隨后,該方法在桐城全市推廣應用。此后,“禮讓”故事經常在當地上演。
六尺巷社區面積約0.8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200余戶,服務人口7080人,鄰里矛盾難免發生。張耘說,“鄰里間素有‘讓他三尺又何妨’的雅量。先人化解矛盾的歷史智慧,幫我們做通了不少工作。”
“從小聽到大的故事,不知不覺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每每看到這些,張耘總是很欣慰。
如今,六尺巷景區每年吸引近百萬游客前來參觀。在這里,流傳數百年的故事,通過宣講與傳承,感染著越來越多人……
[編輯:
吳曲波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