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文明曙光 堅定文化自信
——紀錄片《探秘凌家灘》央視首播后在我市引發熱烈反響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方明所去。8月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馬鞍山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的紀錄片《探秘凌家灘》第1集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黃金時段播出,揭秘這個五千多年前長江下游的文化聚落,追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紀錄片一經播出,收獲觀眾好評,也在我市引發熱烈反響。
1985年,含山縣長崗鄉(現長崗村)村民的鐵鍬就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一扇遠古的時空之門。沉睡了五千多年的凌家灘遺址重現世間,讓考古工作者們的目光開始聚焦這個小村莊,也讓中國人重新審視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探秘凌家灘》第1集,循著時間線,回顧了三十多年來凌家灘遺址考古發掘的過程與發現。驚嘆于玉人、玉冠等出土器物的精妙絕倫,探討玉龜玉版與河圖洛書的關系,動畫還原5000多年前凌家灘王的葬禮……隨著史料影像、實景畫面、考古專家口述輪番呈現,一束新石器時代的文明曙光、一個史前玉器的巔峰時代、一個五千多年前的龐大古國躍然眼前。
“這部紀錄片完整講述了凌家灘遺址的發現、發掘、發展過程,也充分闡釋了它在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含山縣凌家灘遺址管理處黨組成員、遺址保護部主任過其保表示,通過這部紀錄片,讓考古人記起曾經的酸甜苦辣,讓文保工作人員感受到堅持的意義,也讓觀眾對凌家灘有了系統性的認知。“希望有更多游客走進凌家灘,感受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探究那個‘古國時代’。”他說。
湖東路二小學生王純熙是一名歷史愛好者,除了經常閱讀歷史類書籍,也特別喜歡看歷史文化類的紀錄片。當晚,他一早就守在電視機前。“看了紀錄片,我了解到凌家灘出土了很多精美的玉器,說明凌家灘先民已經掌握了成熟的琢玉技術,很有智慧。”王純熙說。
“作為一名曾經在含山縣工作和生活了17年的高中語文老師,凌家灘一直給我的印象就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多次到訪,陌生是因為凌家灘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這種感受在觀看了這部紀錄片后更加強烈了。”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教師吳耀新表示,對于這些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具象,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有義務去傳播、去宣揚,讓更多的青少年知曉,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以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場景植入他們的心靈深處,給予廣大青少年最深沉的文化自信。
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李佑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