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改革,是發展壯大、致勝未來的關鍵一招。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新鮮出爐,5000余字的會議公報,深含許多重要論斷、提法,內涵深刻。改革奮進的江淮,聚力向改革要效益,矢志向改革要動能,同心向改革要未來,創造了經濟節節拔高、科技引領潮流、民生幸福越來越“暖”的多彩畫卷。從改革出發,走過四季輪回,鋪陳春華秋實,今天的安徽,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回味無窮。
月亮之上,安徽“閃光”。
火熱的六月,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石頭版”的五星紅旗,引燃“國人心”。星辰大海中的“中國紅”,來自“安徽造”。太空中的安徽科技,無不標注著安徽科技創新的高度。
路在腳下,行則必達。
安徽腳下的路子千條萬條,創新則是“彎道超車”的關鍵一條。天上飛的“安徽想象力”,“出圈”世界的新能源汽車,在“無人區”里啃“硬骨頭”的量子技術……安徽的科技創新總能給世界帶來“尖叫”,開辟中國科技進步的新航程。
創新安徽,何以能?為何能?在科技攻關這條難走的“賽道”上,安徽為何能夠引領潮流,在“浪尖”上跳起來摘到“桃子”,讓創新的“家底”越來越厚?
回答疑問,解鎖答案,“改革”二字堅定作答。
“破四唯”“立新標”,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科創金融改革,優化人才體制機制,深化編制周轉池、科研經費管理等改革,謀劃實施人才興皖工程……把握關鍵環節,抓住改革重點,安徽厚植人才沃土,塑造“領軍”人才,創新的“含智量”越來越大。
瞄準世界一流水平,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向“新”的安徽,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在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中不斷向前。方向對路,帶來可喜之變。如今的安徽,“專精特新”之路越走越寬,可以手握更多知識產權、尖端技術,江淮不斷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上游”位置。
以改革為翼,安徽“扶搖直上”,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創新是安徽最大的政策。如今,當人們重新打量安徽這片活力沃土,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創新的脈動越發強勁,企業向“新”的動力不斷迸發,新質生產力成為安徽加速掘金的“硬科技”。
揚皖所長,改革創新、奮發進取,安徽正因為牢牢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在全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上布局施策,把中國科大等國家級創新場景用足用實,才得以在科技和產業創新的征途上跑在前端、當好先鋒、漸入佳境。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十分繁重,工作可謂千頭萬緒。攻堅千難萬難,向何處發力尤其關鍵。實踐告訴我們,發展的“線頭”再多,牢牢牽緊創新這條“主線”,就抓住了關鍵,就能向“新”處突破,向未來“拓荒”,有效打開興業空間,織就錦繡前程。
回望來路自慷慨,再赴征程氣如虹。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沿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引的方向奮躍而上,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安徽仍需把創新作為最大的政策,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讓創新的“浪花”在江淮充分涌動,激發更強勁的發展動能。
加速催化原始創新“從0到1”的突破、應用研究“從1到100”的跨越,讓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科技發明從“書架”走向“貨架”,點亮“科技樹”、形成“產業林”……在創新的賽道上,安徽站位更高、眼界更寬、思路更新!
“破”“立”之間塑“優勢”,安徽正跨越重重山關,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