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由“亂”到“治”、稀有魚種頻現、漁民迎來新生活——
看馬鞍山禁漁如何破題“出圈”
記者 張令琪
五年前,一條條漁船被拆解,沒有人知道這將意味著什么;
而如今,一條條江豚被“看見”,答案已經躍然江面……
五年間,長江馬鞍山段水清岸綠,沿線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退捕漁民生活質量全面提高,漁政執法能力和裝備建設跨越提升,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魚類規模、資源密度分別比禁漁前增長150%、200%。長江刀魚種群已恢復至禁漁前的4倍,一些稀有魚種頻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景象初步顯現。
一堂生動的生態文明課
由“亂”到“治”,這個評價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切切實實從數據中得到的。
2019年,在國家關于長江十年禁漁的總體部署下,我市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形成“四有一暢”工作經驗,成功破解長江禁捕退捕“就業難、保障難、執法難”,在“退得出、穩得住、禁得嚴、恢復快”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2020年5月28日,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漁業行政執法支隊副隊長夏德軍作為代表參與農業農村部長江辦對安徽、江西兩省的執法檢查,在長江馬鞍山段上游的長江安慶段遇到了一艘漁業資源檢測船,在查明對方相關證件后,夏德軍問起當日上午漁業資源檢測情況,從采集上來的樣本看,一網下去能捕到200條刀魚,其中2兩以上的占40%。據了解,刀魚是典型的洄游性魚類,每年春天隨潮流由海洋涌向長江產卵,因比較值錢,從長江口往上游經過層層捕撈,從長江池州段往上基本是捕撈不到刀魚的。“當時那組數據可以直觀看到刀魚種群的恢復。”夏德軍表示。
與刀魚一樣恢復種群的還有長江三鮮之一的河豚。“河豚體形短小,很容易被捕獲。2014年起我們在長江就基本見不到河豚了。”夏德軍說,我市禁漁后,漁業執法部門曾于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在石臼湖檢測到河豚幼苗,“河豚是江魚,能在內河湖泊看到河豚種群,這說明河豚已經達到一定數量了”。
漁業資源恢復也是肉眼可見的。根據檢測,烏江流域增加了25種魚類;長江馬鞍山段首次發現野生中華鱘。多年未見的鳤魚也重回人們的視野,啃食江邊蘆葦。“這些曾是我們這代人小時候才見過的場景,現在的年輕人又能看見了,這就是禁漁以后生態恢復的成果。”夏德軍說。
一次雙向奔赴的人生選擇
春夏之交,若是退捕上岸前,原來無名無姓的漁姑“三姑娘”可能還跟著丈夫起早貪黑打網撈魚。可是眼下,她正忙著輾轉于公司各項目現場,監督檢查的同時,也找尋著新的商機。
“從沒想過漁民的生活在我們這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5月,響應號召的“三姑娘”和丈夫張周華洗腳上岸。望著被拖走拆解的漁船,她曾十分迷茫,不知道未來靠什么生存下去。但很快結對幫扶漁民的工作組就找上了她和張周華,在精準掌握了兩人的現狀后,張周華被推薦加入了雨山區的濱江護漁隊,而“三姑娘”則改名為陳蘭香,并在政府的幫扶下,吸納其他9戶退捕漁民參股, 成立了三姑娘勞務服務有限公司。
從2020年成立以來公司年年盈利,所有股東每年均能獲得分紅。“三姑娘”完成了上岸、改名、創業的蛻變,她學習經營知識、提升思想覺悟,一步步成長為市人大代表、雨山區政協委員。“三姑娘”勵志創業的典型入選了農業農村部長江水生生物保護修復優秀案例。
“三姑娘”的案例是我市退捕漁民生活富裕富足的一個縮影。通過建立“1+2”結對幫扶漁民聯系工作制度,出臺《馬鞍山市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政策實施細則》《退捕漁民“捕轉養”工作推進實施方案》《護漁員聘用管理實施方案》,導入產業和轉換身份幫扶等方式,我市退捕漁民就業、住房、醫療、養老、就學等問題全面解決,涌現出了“三姑娘”等一批創業致富代表,“捕轉養”“捕轉護”項目落地生根。據統計,我市退捕漁民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增長42%,達3.85萬元,高于同期農民收入近27%。
一次雙向奔赴的選擇,讓退捕漁民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一場人人參與的持久攻堅
當前,正值長江禁漁從“三年強基礎”向“十年練內功”轉段推進的關鍵節點,也是我市全面加強漁政執法規范化、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時期。
作為提前一年半實施長江干流及重要河流全面禁捕的“尖子生”,我市自2019年7月至今,一直采用法治力量護航長江流域生態安全。
在這一過程中,我市與南京市、鎮江市共同制定《關于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推進與蕪湖市、南京市等地定期開展交界水域巡查、執法信息共享、案件線索移送。一系列的改革有效解決了關鍵時段、關鍵領域執法人員局部性緊缺問題,全力提升了行政執法效能。
2022年3月,中央依法治國辦將“馬鞍山市用法治力量護航‘十年禁漁’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作為全國8個典型案例(全省唯一)予以通報表揚。2023年1月,馬鞍山市長江禁捕執法規范化體系建設入選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長江生態法庭、駐長江檢察室、“精準滴灌式”禁捕普法模式等一批經驗做法被推廣。不久前,我市長江禁捕退捕案例《“十年禁漁”恢復母親河生機活力——安徽省馬鞍山市率先實施長江禁捕退捕的創新實踐》入選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
盡管長江禁漁3年來,退捕漁民安置保障、非法捕撈執法監管、水生生態保護修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但長江水生生態恢復形勢依然嚴峻,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僅從“無魚”恢復到“較差”等級。
“我們將在實現長江流域重點水域視頻監控全覆蓋的基礎上,開發我們自己的智慧漁政網格管理平臺。”夏德軍說,通過“護漁員巡護監管系統”和“鄉鎮自用船及禁捕水域相關船舶管理系統”建設,破解護漁隊伍和相關船舶管理難題,將創新建設全域、立體、實時跟蹤的信息化工作體系,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