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潘集選煤廠安全生產指揮中心,沈娟娟坐在電腦前,一如一名“白領”。
兩排10多米長的弧形工位,工位上30多臺電腦、10多臺電話有序排開?!皵底只笔愕墓の磺埃龑χ氖且粔K鋪滿整面墻壁的大屏幕,顯示的正是從原煤入洗到產品裝車全流程的監控畫面。
沈娟娟是潘集選煤廠里的一名選煤女工。選煤是煤炭從生產到利用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這個環節,原煤通過重介、浮選等工藝,洗去灰分、硫分等雜質,從而成為商品煤。
作為亞洲單體最大的中央型煉焦煤選煤廠,潘集選煤廠年設計入洗能力1200萬噸。沈娟娟的崗位是重介質分選工,這原本是一個很難與“白領”相關的崗位,但是工作已23年的她卻正在用自身的經歷表明:再也不要用“老眼光”來看待這個崗位了。
是什么因素出現這些變化?其實就是,數智賦能。
近年來,淮河能源控股集團在旗下廠礦深推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堅持以機械化替代勞動、自動化替代崗位、可視化替代監管、信息化替代跑腿,職工的工作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
現在只用380人就能“玩轉”這座千萬噸級的選煤廠,用工數僅為常規選煤廠的一半。
特別是在2023年9月,沈娟娟所在的選煤廠通過智能化升級,實現了重介、浮選等系統的集中控制,實現了“工位”替代“崗位”。
什么是“工位”替代“崗位”?簡單來說,就是日常工作從車間地來回走動巡檢變成了在電腦屏幕前監測監控。
沈娟娟驕傲地告訴記者:“你看,這就是我的重介工位,旁邊還有智能配倉、智能加壓、智能浮選等共八大工位,3臺電腦屏幕就能無死角地監控整個廠區所有生產設備的情況,鼠標一點,就可以完成重介系統內煤量、密度、液位、壓力的精準操控?!?/p>
而在以前,沈娟娟要在偌大的廠房里照看弧形篩、振動篩、旋流器等機器運轉情況,光是振動篩就有兩套16臺。
“趕上夜班,更是熬人。”沈娟娟說。夜班是生產的主力時段,一個班12個小時,整套系統、各臺機器要保證安全高效運轉,她就得不停地來回查看。一個班下來,兩萬步是少不了的。
“工位”替代“崗位”,帶來的變化不光是從“來回走”到“坐下來”,還有工作時間。
“現在我們的工作模式已經由原先的‘四班兩運轉’變成‘五班三運轉’?!鄙蚓昃昴贸龉P算起來,“你看,以前是4個班組分兩撥輪流排白班夜班,現在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個班組,一個月內每班組都能少上3個班。”
省下來的時間用作什么?一方面沈娟娟和同事們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每個月能多休息12個小時。另一方面,她們可以參加由廠里組織的培訓活動。
說話間,該廠安全生產指揮中心主任李勇走進來,對沈娟娟和她身邊的年輕女工楊靜宜說道:“下周二有場浮選系統培訓班,由咱們周副廠長親自授課,你倆到時聽聽去。”
類似這樣的培訓在廠里越來越多,沈娟娟覺得,這不僅使得她們的工作技能更加熟練,而且創新能力也在持續增強。去年,她參加了由淮河能源控股集團煤業公司舉辦的重介質分選工技能競賽,拿下第二名的好成績。而同事楊慧香參與改進振動篩移動式的噴水裝置,獲得了“五小”創新成果獎項。
“現在,我們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沈娟娟高興地說。
勞動強度減低了,工作時間還減少了,幸福感獲得感提升了,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團,這被稱為“內涵式”服務職工群眾。
據了解,“工位”替代“崗位”后,產品的質量反而更好了,外銷產品灰分合格率從原先的97%~98%,提升至99.54%。
當前,數智賦能的進程還在繼續?!敖衲?,我們廠還在繼續推進智能化二期建設。我手中的智能手表就是其中一項內容,現在廠里人手一件,不僅能夠實現危險區域電子防護,助力解決現場人員分散、安全管理難度大的問題,還能監測到咱們職工的血壓、心跳等數據。”沈娟娟說。
“走,帶你感受一下我以前工作的環境。”吃過午飯,距離啟車生產還有一段時間,沈娟娟興致很高。
跟隨沈娟娟的腳步進入生產廠房,直上三樓,來到一處介質閥門前,她指著閥門說道:“以前加介就必須用手轉動閥門,一般的小姑娘根本扳不動,同事們教我用上撬棍,才勉強扳動一點,要關上閥門就又得費一番大力氣?!?/p>
接著來到四樓,沈娟娟邊走邊介紹:“過去,防噪耳塞、護目鏡這些勞保用品是我崗位上的‘親密伙伴’,一個班下來臉很臟,鞋也很臟”。而現在,一套工裝穿上幾天也依然干凈整潔。
下午3時,到了啟車的時間,沈娟娟回到了工位前,手拖著鼠標,來回在重介、濃縮等系統界面上切換。
“趙師傅,從集控看4259沒開起來,現場是什么情況?”“4188現在是什么狀況,需要補介嗎?”“唐師傅,2110不下煤了嗎?”沈娟娟忙碌了起來……
(記者 陳華 通訊員 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