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鎮在全縣10個鄉鎮中面積最小——47.1平方公里,人口最少——2.8萬人。
這個小鎮有大大小小的服裝類企業48家,服裝年產量2.8億套,遠銷海內外。
它就是“雞鳴聞四市,一腳跨兩省”的當涂縣烏溪鎮。
小鎮崛起“溫暖制造”大產業,不僅得益于明顯的區位優勢,更在于全民參與的內生動力。
從1995年第一家服裝企業誕生,烏溪鎮服裝產業生生不息、提檔升級,一躍成為“皖南服裝加工第一鎮”,其生命力源于“靠自己的骨頭長肉”。
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振興。而產業振興,首先要選擇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也就是俗話說的“服水土”。從這個意義來說,烏溪鎮“溫暖制造”產業的長盛不衰,無疑是選對產業的成功案例。
“長”出來的產業集群
冬日,寒氣逼人。走進烏溪鎮,每個服裝廠都加足馬力,爭分奪秒地生產。
在烏溪鎮長興服飾的生產車間,“噠噠噠”的縫紉機操作聲此起彼伏,裝領、拼縫、鎖邊……幾百名工人在各自工位上忙碌著,趕制一批銷往海外的羽絨服訂單。
說到烏溪鎮的服裝產業,不能不提廖彩禮。上世紀90年代他外出打工,把蘇南幾個城市轉了一個遍,也挖得了第一桶金,為返鄉創業奠定了基礎。
1995年,他回鄉辦起了全鎮第一家服裝廠,廠房是幾間廢棄的舊校舍,共有30臺平機,100名工人。2002年,烏溪鎮開發工業園,他第一個將服裝廠遷入園區,征地14.2畝,蓋起了1500平方米的廠房,職工數量增加到現在的600人。
廖彩禮創辦的美華服飾有限公司,是目前烏溪鎮最大的服裝企業,是利郎、波司登、優衣庫等知名品牌的定點生產基地。該公司年加工費收入3000多萬元,年工資總額2000多萬元,上繳稅收600多萬元。
廖彩禮回鄉創業引發蝶變效應,服裝加工業現已成為烏溪鎮的支柱產業。全鎮共有服裝加工企業48家,從業人數達3000多人,人均工資6萬元。
經過30年的發展,從最初的服裝訂單到服裝設計、制作、銷售,擁有較為穩定的國內外訂單,并開始創建自主品牌,呈現出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全鎮80%的工業產值來自于服裝加工業,工業稅收的三分之二來自于服裝加工業。
眼下,為改變服裝加工企業模小、資金少、技術含量不高、競爭力不強的現狀,烏溪鎮引導企業集群化發展,扶持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打造自主品牌,開發高端市場,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進而能夠做大、做強。
產業帶動就業創業
“以前我在常熟的服裝廠務工,現在在家門口上班,既能賺錢,也能照顧家庭。”烏溪鎮勝平村村民申若楠說,4年前,她為了照顧孩子,回到家鄉,目前正在長興服飾有限公司工作,月工資7000元左右。
“村里的小芳也從城里回來了。”大家說的小芳,大名周芳芳,原來在蘇錫常一帶打工。近年來,家鄉的服裝加工產業異軍突起,她也回到家門口就業,每年有8萬多元的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現在,周芳芳的丈夫也不再外出打工,在廠里謀得一份貨車駕駛員的工作。讓周芳芳最滿足的是,兒子不再是留守兒童,全家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服裝產業的興起,吸引了烏溪鎮九成打工者回鄉創業就業,昔日的“空心村”沒有了,一度沉寂的集鎮也熱鬧起來,烏溪鎮成了遠近聞名的“不夜小鎮”。
夜色低垂,烏溪小鎮200多家門店霓虹閃爍,人車川流不息。振興路上,小吃店、服裝店滿街而立,毗鄰的兩家超市規模不小。“白天營業額已超萬元,生意越來越好。”華潤萬家超市老板孫春城是烏溪鎮七房村人,原來在深圳一家鞋廠打工,4年前返鄉與人合伙開起了超市,超市面積700平方米,每年收入穩定在15萬元左右。
蘇果超市老板曾財金是浙江麗水人,原來在蕭山開超市,在安徽跑了很多地方,最終選擇了烏溪鎮。他說,超市開業以來,效益不錯,日營業額達2萬多元。
經府前路、新建路,步入跨港路,眼前一派熱鬧景象。10多家賓館、飯店、洗浴中心、卡拉ok廳,還有上海南翔湯包、蘭州拉面等特色餐飲,把不長的街道擠得滿滿當當。
“小車間”惠及“大民生”。產業、就業、創業的良性聯動,拓寬了就業空間,激發了產業活力。如今的烏溪小鎮被譽為“江南富庶地、水鄉和諧園”,出現了“上無空巢老人、下無留守兒童”的喜人景象,一躍成為鄉村振興先行鎮。烏溪鎮黨委書記朱賢偉說,作為農業型鄉鎮,產業選擇至關重要,有了“服水土”的產業,鄉村振興戰略才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從代加工到“云上賣”
以前,烏溪鎮的服裝企業都是來料貼牌加工。如今,這些企業正在上演從“代加工”到“云上賣”的轉型蝶變。
烏溪鎮涵濤服飾是一家“線上銷售+線下生產”相結合的企業。早在2020年,涵濤服飾就開啟線上銷售模式。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涵濤服飾將銷售渠道從原來的線上店鋪延伸到抖音、淘寶、拼多多等平臺的直播帶貨。
“我們每天至少直播2次,主要銷售童裝。通過直播銷售,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我們直播間買衣服,‘雙十一’那段時間,我們都忙不過來。最近的話,羽絨服賣得特別火爆。”涵濤服飾負責人喜滋滋地說,2023年,企業通過電商銷售服裝2萬件,年銷售額達300多萬元。
2022年3月啟用的烏溪鎮電商中心,為更多服裝企業搭建了直播帶貨平臺。通過電商,更多的服裝企業轉型“直播賣貨”,講述烏溪故事、推介服裝好貨。直播除了銷售外,更是吸引了感興趣的網絡電商向烏溪鎮拋來橄欖枝,拓寬了企業的業務范圍,拉動全鎮經濟發展。
既要“長”出來的產業,又要“引”進來的活力。據了解,烏溪鎮正加快推進服裝加工配套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壯大服裝加工產業規模,促進服裝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名副其實的服裝名鎮。
實現鄉村振興,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需要深層考量的課題,烏溪鎮“溫暖制造”產業蓬勃發展的成功實踐,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樣本。
文圖/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尤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