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之大計”同軸發力,聚焦“民之關切”同向助力。
1月12日下午,出席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的委員們參加分組討論,認真討論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十一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報告。各分組討論現場氣氛熱烈、激情滿懷。委員們緊扣兩個報告談感受、話發展,積極為加快建設“七個強市”,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馬鞍山新篇章建真言、獻良策。
激情滿懷話成就
“兩個報告催人奮進,內容翔實,全面客觀地總結了2023年的工作成績,傳遞出政協履職‘好聲音’。”
“常委會工作報告有關2024年的工作安排,緊緊圍繞市委總體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充分體現了服務大局的擔當精神和履職為民的初心使命。”
……
討論中,委員們一致認為兩個報告內容豐富,實事求是地總結了2023年市政協履職情況,用數據和事實說話,突出了重實干、善創新,對2024年工作的謀劃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是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
“兩份報告站位高、內容實,客觀真實回顧了過去一年政協工作,又系統部署了新一年目標任務,為我們忠實履行政協委員職責明確了重點、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于薈委員的話,引起了現場共鳴。
“兩份沉甸甸的報告中,一個個數據、一件件實事、一項項舉措,無不貫穿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飽含著履職為民的真摯情懷,滿懷著砥礪奮進的堅定信心。”許光委員表示,新的一年,將以此次會議精神為指引,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
朱有為、計曉婷委員認為,常委會工作報告高屋建瓴、全面翔實、飽含溫度,提案工作報告彰顯了廣大委員在解民憂紓民困、增進民生福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體現了市政協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熾熱的為民情懷。
李建委員對兩份報告最大的感受是“實”,“報告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證明,字字句句詮釋實干擔當,真真切切記錄履職成效,對新的一年工作謀劃也很接地氣,措施有力,可行性強。”
在討論提案工作報告時,委員們對提案辦理工作表示滿意。趙會軍委員說,這些提案凝聚著責任和智慧,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期待和愿望,體現了時代特征和政協特色,涉及面廣,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可行性。今年他將繼續關注養老服務產業健康發展,助力創造宜居美好生活。
建言資政獻良策
謀高質高效之計,獻利民惠民之策。各分組討論現場,委員們圍繞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增進民生福祉、生態資源保護等方面暢所欲言,掀起了陣陣“頭腦風暴”。委員們紛紛表示,要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
來自中小企業的李忠華委員建議我市在邁向制造強市之路上,要細分市場精耕細作,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優化完善政策,實施滾動培育,堅持分層梯度扶持和分類靶向培育并舉,構建“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壯大創新產業集群。
肖軍民委員建議,要推進精益生產、精益管理在全市制造業企業大規模應用,通過導入長三角、珠三角先進經驗,來引導當地制造業企業管理思維的變化,用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如何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持續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馬鞍山建設中來,是李殿凱委員在履職過程中最為關注的一個點。“我將立足高等院校教育崗位,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方面繼續努力,積極宣傳我市人才招引政策,精準服務對接產業需求,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熱愛馬鞍山、扎根馬鞍山、建功馬鞍山。”
李言軍委員希望能繼續加大對人才招引的關注度,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劉燕委員建議,要充分發揮社會各方優勢,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和力量,著力推動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共擔責任、共同保障、共建共享,加快構建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格局。
來自基層的張金龍委員建議把高標準菜田納入高標準農田整治工作,采取清理溝渠、電網改造等舉措,增加和縣蔬菜種植產業的整體效益,進而提高當地菜農收入,擦亮“中國蔬菜之鄉”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逐綠前行的馬鞍山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嚴梅委員表示,報告中提到的長江大保護、文旅融合發展、林業產業開發和資源保護等工作可圈可點、令人鼓舞。接下來她將繼續立足崗位,在林業產業化、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行業專業優勢,厚植綠色發展最靚底色。
恪守責任顯擔當
如何讓“政協所能”更好對接“黨政所需”“群眾所盼”,委員們深感肩頭職責之重,更加堅定了以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政協委員風采的決心。
周傳華委員說,今后他將繼續牢記使命,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民意,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做一名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服務者。
湯春夢委員以舉辦城市馬拉松賽事、提升院前醫療急救能力等提案辦理為例,勉勵大家認真調研、筆耕不輟,用心對待每一份提案,堅持履職盡責,緊緊貼近民心,在件件實事中惠民生,在點點滴滴中謀福祉。
黃河清委員表示,要加強對醫療、老舊小區改造、養老等民生領域的調研視察和民主監督,抓牢百姓“關鍵小事”,辦好群眾“民生大事”,讓群眾看到更多變化、得到更多實惠。
“兩個報告中提到的很多工作自己都親身參與其中,所以對報告有著更深的感悟和體會。”陳立君委員建議要不斷創新思路舉措,積極拓展履職方式,深入調查研究,推動提案工作提質增效,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有“智”者事竟成。嚴經緯委員建議,要加快政協履職的數字化轉型,讓委員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更方便地乘“云”高效履責。
“人民教師和政協委員,兩個不同的身份,都承載著厚重的責任,肩負著光榮的使命。”王海委員表示,在立足三尺講臺、堅持教書育人的同時,他將認真履行好委員職責,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分析思考,積極反映社情民意,為教育事業發展鼓與呼,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市添磚加瓦。
文/記者 季晨辰 張令琪 鄧婷婷 楊正文 高瑩 吳衡
圖/記者 邵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