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音樂噴泉,有兒童樂園,一到晚上,連江蘇那邊的人都開車過來玩。”11月16日下午5點半,在博望鎮山寧村土塘自然村,49歲的村民周承明又像往常一樣來到村口土塘邊散步,此時,塘邊停滿了掛著蘇A、皖E牌照的車。
步入土塘村,斑斕的美景撲面而來:波光粼粼的水塘,白墻黛瓦的村落,寬廣的草坪上有秋千架、滑滑梯、蹺蹺板。再往里走,干凈的瀝青路延伸到每一個角落,路兩邊有青磚圍成的花壇、小菜園,民居外墻上古樸風趣的彩繪,吸引不少游客拍照留念。
土塘村因村口的這一方水塘得名,但過去,水塘其實就是一個雜草橫生、垃圾隨處的水洼。“里面長滿了雜草,四周飄著垃圾。”山寧村黨總支書記吳彪說,村中間還有一大一小兩座垃圾場,一到夏天,臭氣熏天。
從“臭水洼”到“清水塘”,改變源自美麗鄉村建設。2022年底,山寧村以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為抓手,由點到面,串點成線,全面打造美麗與富裕共存的和美土塘。
美麗鄉村建設,首先要有人。土塘村成立了由鄉賢、有威望的村民等組成的理事會,全程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從規劃編制到施工矛盾調解再到工程質量監督,理事會成員親力親為,一點點把群眾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淤泥、垃圾被清除,修了堤岸,圍上護欄,水中裝上音樂噴泉,兩岸接上燈帶,土塘變成村里最靚的一道風景線。
村東村西的荒地,經過改造,變成了村民們茶余飯后散步的小公園;村中間的垃圾場變成了村民休閑的大舞臺,每天晚上,廣場舞音樂一響,婦女們翩翩起舞。
美麗鄉村建設,還要有錢。雖然有政策支持,但土塘村百姓希望村莊更美、更宜居,于是自發籌集了20萬元用于村莊建設。
“搭了3座涼亭,添了音樂噴泉、假山和游樂設施。”吳彪說,這20萬元全部用在改善軟硬件設施上。
站在土塘村口,隔著公路,對面3萬平米的黃土地上,五六臺挖土機揮舞著鐵鏟,有條不紊地挖土,平整地面。“我們打算在這一片種上草,打造博望區最大的草坪廣場,在周邊發展農家樂、民宿等。”吳彪說,美麗鄉村建設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接下來,土塘村將依托現有優勢,發展農文旅產業融合項目,讓美景成為百姓致富的“錢景”。
土塘村緊鄰南京市溧水區石湫街道,距離石湫大學城僅5分鐘車程,自從村莊變美、“音樂噴泉秀”每天定時上演后,來得最多的就是南京人,“隨著鄉村旅游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對南京游客的吸引力將會更大。”
文圖/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