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財政局聚焦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等重點工作,緊盯產業扶持政策資金績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評價跨度由自然年度改為項目周期,更加突出全生命周期和政策延續性。這也就意味著,從項目決策實施到完工交付,都要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績效管理,同時把政策中長期效益評價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市財政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該局選擇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按不低于30%的比例對產業扶持政策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
同時,市財政部門進一步完善全市產業政策績效評價指標指導體系,根據各產業政策內容及項目目標,個性化設置三級指標約30個。通過厘清對政策實效產生影響的關鍵環節,不斷調整完善考核方法和指標,讓“標尺”刻度更精準。
過程管控是影響評價質量的重要因素。為此,市財政部門強化第三方機構管理,對產業政策績效評價全過程實施動態管控,制定出臺了《馬鞍山市委托第三方機構參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建立遴選機制,突出業績考核,完善監督措施,規范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對參與產業政策績效評價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業務培訓,提高評價工作質量。
為落實評價結果運用,市財政部門針對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對現行產業政策進行修訂和完善,先后整合規范產業政策條款63條,清理項目小、資金少、“撒胡椒面”的現代服務業政策10條,取消農村電商經營企業引進等實施績效不佳的政策8條,進一步明確了政策導向,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
記者 況安軒 通訊員 王后軍
[編輯:
吳曲波 審核:戎小平 審簽:王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