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曠世奇文,一夜成文,又一夜成名。
1500多年前,它問世即“破圈”,成為蒙學“頂流”,從貴族到平民,從幼童至老叟,廣為誦讀傳唱。
它不僅是家喻戶曉的童蒙讀物,更是歷代書法家的必寫之作。
它不僅在國內風行,而且遠播海外,影響甚大,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無窮魅力。
一文傳千年,只此《千字文》。
《千字文》出自何人之手,誕生于何地?姑孰才子周興嗣,在馬鞍山采石寶積山一夜白頭,著成千古奇文《千字文》。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馬鞍山孕育了《千字文》,《千字文》又滋養了這座城市的根脈,演繹了一段相互成就的千古佳話。
探尋千年傳誦的“密碼”
盛夏八月,蟬鳴聲聲。
當涂縣太白廣場千字文書院前,一面刻有《千字文》的書墻格外顯眼:“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
“《千字文》是中國中古時期的一部微型百科全書?!瘪R鞍山文化學者曹化根盛贊道。
《千字文》短短千字,構思巧妙、音韻諧美,知識豐贍、文采斐然,上通之天文、下涵之地理,講生活百態、探治國安邦,讓人不可不讀、不可不思,以致《三字經》《百家姓》等后世蒙學經典也受其啟發和影響。
每一篇經典巨作,都攜帶著時代的文化“密碼”,諸如政治的云譎波詭、經濟的富庶凋敝、藝術的飛揚恣意。
在曹化根看來,《千字文》一鳴驚人,問世即“破圈”,并成為延續千年的經典巨作,是偶然,也是必然:南北朝,是中國文化的轉型期,上承秦漢,下啟隋唐。宋齊梁陳,戰亂頻繁而文風鼎盛,儒道釋三教初步融合,人的自覺和文的自覺同時到來,而齊梁之際又尤為突出。
從歷史環境看,梁武帝蕭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是整個六朝時期最有作為的皇帝。正是應皇帝教習諸王的要求,周興嗣才在一夜之間將千字連綴成一篇曠世奇文。
從文化氛圍看,蕭梁時代文化繁榮,早在齊代,蕭衍就與王融、沈約、謝朓等一代文學大咖們結為“竟陵八友”。繼位后,蕭衍熱愛不減,筆耕不輟。其后的梁簡文帝蕭綱、梁元帝蕭繹皆為一代文學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周興嗣在文學創作上如此精進,就不難理解了。
從教育發展看,雖然秦漢時期就有《蒼頡篇》《勸學篇》等童蒙讀物,但影響不大。《千字文》融各種知識于一爐,并通篇貫穿以統一的思想,脈絡清晰,語言簡練,更易于童蒙記誦。
曹化根認為,《千字文》的一鳴驚人,還與“書圣”王羲之有很大關系。如果沒有王羲之的書法,也就不會有流傳至今的《千字文》。當“書圣”精美絕倫的書法與飽含深厚歷史文化的《千字文》相遇,便成就了絕世佳作,且延續千年。
既要“尋根”也要“破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每一個歷史斷面上,都層層積淀著一個國家深厚的傳統文化。曹化根認為,積極挖掘和傳承千字文文化的精髓,能讓馬鞍山這座城市更有文化底氣。
挖掘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離不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曹化根建議,馬鞍山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從地域的角度出發,深度發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天下人皆知《千字文》的“故鄉”在馬鞍山,把《千字文》打造成馬鞍山的“金名片”。
中國千字文書院院長馮金城建議,馬鞍山要盡快推動成立官方的千字文研究學會,推動學術發展;打造千字文文化研學線路,持續發揮《千字文》蒙學教育價值;建設千字文文化地標,讓千字文“故鄉”的土地上,處處可見可感千字文文化氛圍。
弘揚千字文文化,既要“尋根”,也要“破圈”。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目前,“千字文元宇宙”集教育研學系列組合軟件研發項目有了可喜進展,千字文綠幕AR文字探尋、千字文賽車文字句VR探險、千字文體感互動VR、千字文數字人多語種VR互動等4款軟件測試成功,未來將成為千字文文化立體、生動的展示平臺。
打造城市文化“金名片”
“用”,是最好的傳承與發展。
近年來,我市致力于將《千字文》打造成城市文化“金名片”。成立了中國千字文書院,舉辦中國千字文書法藝術節、首屆中國千字文網絡書法大賽……千字文文化元素逐步融入城市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熟悉《千字文》、喜愛《千字文》。
與此同時,有市人大代表建議建設千字文姑孰小鎮;有市政協委員多次在提案中建議,深挖千字文文化精髓,提升城市軟實力。
將千字文文化打造成城市文旅發展的“新窗口”,也是馬鞍山的追求。
馬鞍山市江東文旅康養集團總經理呂龍介紹,我市將積極以千字文文化、李白詩歌文化為龍頭,做好創新轉化,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比如,結合李白詩歌節,舉辦中國千字文書法藝術節等活動,將采石磯景區打造為具有全國重大影響力的千字文文化、李白詩歌文化研學實踐基地,打造千字文學會及采石書院,建設周興嗣故居等。
相信傳承千年的《千字文》,乘著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東風”,定會大放異彩!
記者 劉小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