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市委十屆四次全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馬鞍山市委關于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加快打造長三角“白菜心”奮力走出新時代馬鞍山高質量發展新路的決定》《中國共產黨馬鞍山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決議》。
新目標鼓舞人心,新任務催人奮進。會議迅速在全市廣大黨員干部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將深刻理解全會精神內涵,全面落實全會決策部署,真抓實干、奮勇爭先,為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奮力走出新時代馬鞍山高質量發展新路而努力奮斗。
制造業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經濟穩。全會強調,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市。
“全會站位高遠、思路清晰,確立的奮斗目標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市發改委產業和高技術發展科科長楊永有表示,下一步,我市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堅持把制造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綱”,持續推進寶武馬鋼“1+8”產業基地建設,加快鋼鐵產業華麗蝶變、高效發展。聚力新興產業發展,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產業鏈創新鏈分工協作,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預制菜、數字經濟等風口產業,促進全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企業轉型和產業融合是關鍵。”市經信局科技與裝備科科長李云尉表示,我市將貫徹落實全會決策部署,以實現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為目標,深化智能制造診斷結果應用,加快工業企業智改數轉,持續打造標桿示范,力爭到2024年新建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戶、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5戶、省級智能工廠10家、省級數字化車間30家,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會指出,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建設生態強市,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力實施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新一輪提升工程,扎實開展綠美馬鞍山行動,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把生態環保品牌擦得更亮。
“這為我們強化資源保護工作錨定新目標、提出新要求、明確新舉措。”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保護地管理科副科長黃小杰表示,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自然保護地工作的強大動力,緊盯自然保護地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抓常抓長、防微杜漸,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積極發揮自然保護地社會效益,推動自然教育基地建設,為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提供更優質的自然教育平臺,引導更多人走進自然、了解自然、愛護自然,厚植綠色發展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市生態環境局綜合科科長畢善敏表示,要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嚴格受污染耕地、重點建設用地環境管理;要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全面啟動“無廢城市”建設;要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鋼鐵、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行業為重點,開展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長三角“白菜心”。
“市委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目標任務,要求我們打造全省鄉村振興樣板區,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一馬當先,這讓我們深感責任在肩、使命在前。”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副主任沈瑛文表示,將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全會精神,走好質量興農、城鄉融合、綠色發展、文化興盛、鄉村善治、共同富裕等“六個之路”,聚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加快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進我市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省前列。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標志。“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進一步堅定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自信,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投身文化強市建設。”市文旅局公共文化科科長李敬華表示,我市將堅持高標桿定位,優化文化供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努力構建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馬鞍山模式。加快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馬鞍山先行示范段,打造長江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堅持高標準保護,推動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加快推進凌家灘遺址申遺工作,力爭早日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深入挖掘馬鞍山文化內涵,凝練馬鞍山文化IP,通過舉辦文化旅游節慶和展會活動,不斷提升馬鞍山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全會提出,深入實施“詩城英才”計劃和人才工作“登高”行動,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用心留才,形成“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生態。“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對標人才強省戰略和人才興皖工程,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科負責人夏亮國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結合4.0版安徽人才政策,進一步完善我市人才政策體系,并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提升馬鞍山人才吸引力;加大人才培育引進力度,鍛造一流人才隊伍;全力推進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建設,打造一流人才平臺;健全人才分級分類服務體系,營造一流人才生態,讓馬鞍山成為引才匯智的“強磁場”。
記者 鄧婷婷 鄔剛 任德玲 余萍 胡越
通訊員 彭彩梅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