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夯實城鄉學校硬件建設基礎上,因地制宜開展城鄉教師交流互動,不斷加強現代教育信息化建設,深入探索城鄉融合新機制……近年來,當涂縣堅持問題導向,將扎實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作為重要抓手,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最好最美學校在鄉村
最好的義務教育學校在哪里?在當涂拋出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驚人的一致,那就是當涂濱江九年一貫制學校。
走進校園,無論是建筑風格,還是設施配置,這座鄉村學校和城里的學校相比毫不遜色。教學樓、行政樓、報告廳、圖書館、食堂、風雨操場、籃球場及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該校共設置54個班級,其中小學設置36個班級,中學設置18個班級,可容納師生約2700人。
“沒想到學校有朝一日會變得這么高大上。”校長秦后祥說,濱江九年一貫制學校由原來的新橋中心學校、太白初中合并重建而成,原來的新橋中心學校建于1998年,基礎設施老舊,很多素質教育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變化發生在2022年9月1日,濱江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學。學校總投資2.35億元,占地183畝,總建筑面積3.57萬平方米。學校投入使用后,原來流失的生源紛紛回歸,其中有300多個生源是來自15個省份的在當務工人員子女。
校園環境最好的學校在哪里?還是在鄉村,位于“雞啼鳴三縣”之地的烏溪初級中學。三面環水的校園自然環境,適宜教書育人。學校占地面積為40434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284平方米,現有9個教學班、378名學生、39名教師。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教學設備齊全,建有多媒體教室、錄播教室、標準化實驗室。
“能成為最美鄉村學校,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校長谷錚說,近年來,投入400多萬元對學校進行標準化建設,鋪設了柏油路,新建了操場塑膠跑道、公廁、學生自行車棚、配電房等,校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
“致力于城鄉教育一體化,2020以來,全縣投入資金6.63億元,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小學3所,改擴建學校50所。”當涂縣教育局局長趙玉平說,硬投入帶來硬變化,縣域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提高,下一步還將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義務教育均衡水平。
補齊教育均衡“最短板”
“多年持續建設,鄉村學校辦學環境、硬件設施逐漸不弱于城區。農村師資成為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的‘最短板’。”趙玉平說,補齊“最短板”,就是讓廣大教師不僅“下得去”,更能在鄉村“留得住、教得好”。
黃池中心學校是該縣最偏遠的農村小學之一,由于交通不便,老師們的住宿問題一直是歷任校長的心病。“讓外地教師愿意來、留得住,第一件事就是必須建好教師周轉宿舍。”現任校長方春風有切身感受。
近年來,得益于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工程的實施,黃池中心學校的22名外地教師從“兩地奔波”到“安居樂教”,教師周轉宿舍成了他們的“暖心房”“幸福房”。新建的周轉宿舍配套設施有衛生間、廚房灶具、床、衣柜、網絡等,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有了教師周轉宿舍后,讓我吃了一顆‘定心丸’,可以不用每天跑那么遠的路上下班了,有更多的時間批改作業、輔導學生,讓我更加安心從教。”來自蕪湖的唐芳芳老師在該校工作5年多了,“安居方能樂教,樂教方能優教。”
為了能讓鄉村教師“留得住”,該縣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在此基礎上,再向鄉村教師傾斜。在鄉村連續任教男滿30年(女滿25年)或在鄉村任教累計滿30年且仍在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評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占結構比例政策。全縣36所鄉村學校1803名教師享受鄉鎮工作補貼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人均每月達600元以上。
為了能讓廣大教師“下得去”,該縣優先補充鄉村學校教師。2022年,該縣招錄教師50名,46名分配到鄉村學校。
該縣全面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構建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長效機制,利用職稱申報、優質課評選、骨干教師評選、教師評優評先等分配比例向邊遠學校傾斜的辦法,引導優秀教師積極主動地向邊遠薄弱學校流動。2020—2023年,該縣交流輪崗校長教師375名。
激活優質教育“神經末梢”
在位于青山腳下的護河鎮護河中心學校,學生們可以通過“在線課堂”,聆聽遠在合肥的老師上課,在聲音、圖像同步傳輸的基礎上,合肥的老師還可以通過“云課堂”接收到這里學生的課堂答題,并進行實時批改。
“‘云課堂’幫助我們在遇到一些難題的時候,可以向城里的老師請教,這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護河中心學校學生吳俊汐很喜歡“云課堂”,每節課都不落下。
在長江之畔的當涂濱江九年一貫制學校,“班班通”已成為老師們離不開的“新寵”。所謂“班班通”,就是以智能教學黑板為載體,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教學內容即拍即傳,以電腦等設備代替傳統的黑板與粉筆,將海量的教學資源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精彩豐富的課堂內容。
“現在的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同學們能通過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老師也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去鉆研教材,制作出更多精美的課件供學生學習。”當涂濱江九年一貫制學校王蓉老師說。
接過王蓉老師的話茬,王紫萱同學說:“現在上課都用上了先進的設備,學習環境越來越好,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建設‘智慧學校’、打造‘智慧課堂’,在智慧教育的帶動下,當涂縣城鄉、校際之間的教育教學差距不斷縮小。”當涂縣教育局電教館館長沈榮斌告訴記者,近五年,全縣學校裝備質量不斷提升,新建或升級改造“班班通”461套、計算機網絡教室19間、精品錄播教室6間、智慧課堂247間,其中教師移動設備741臺、學生移動設備10650臺。全縣現已建成智慧學校53所,智慧學校建成比率達100%,智慧學校運用智慧課堂開設課程科目均超過3門,且開課總節數均超過6節1周,學科達標率及課時達標率均超100%。
鄉村學校插上“互聯網+教育”翅膀,優質教育上山下鄉就有了“輕騎兵”。
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