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棟廠房“拔節生長”,一座座研發樓、辦公樓交付使用,一間間廠房機器轟鳴……6月13日,記者走進博望區產業重塑“十大產業園區”,感受到一股熱火朝天的“拼”勁。
二季度既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也是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的黃金期。博望區堅持高點定位,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實施產業重塑行動,加快“十大產業園區”建設,為高質量發展“強筋壯骨”。
施工爭分奪秒 企業急等入駐
位于2號雙創園的7棟雙拼廠房,高大寬敞,外立面采用馬鋼生產的ET板,灰白拼接的裝飾非常別致,而且這種新型材料更保溫、更穩定,深受企業歡迎。
“已經有5家企業入駐,還有1棟廠房,因為安裝的是25噸行車,我們正從報名的企業中篩選符合條件的入駐。”博望高新區規劃建設局局長夏本銀天天“泡”在工地上,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園區項目建設進度情況。
“去年9月份開工,下個月交付,到時候企業可以先進來安裝設備。同時,我們將對園區附屬設施進行完善。這樣,企業能早點投產。”夏本銀說,2號雙創園主要入駐的是博望區“騰退企業”。在畝均效益評價的倒逼下,那些原本占地面積大、畝均效益不高的企業,都盼著能早點搬到園區來。
距離2號雙創園不遠,4號科創園建設如火如荼。4棟廠房被藍色安全網圍了起來,里面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北側的機床展示館、工業互聯網中心正處于人防地下設施施工階段,3臺挖掘機揮舞著大鐵鏟,3輛翻斗車來來回回運輸渣土。
“這個園區是高端數控智造研發基地,主要為高等院校、企業研發、智能制造提供支撐。”夏本銀說,項目今年3月開始動工,目前進展順利。
2號雙創園和4號科創園是博望區產業重塑行動中,打造“十大產業園區”中的兩個。立足刃具、發展刃具,造就了博望區“刃模具之鄉”的美譽。然而,由于企業研發投入不夠、產品檔次不高、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原因,造成企業規模不大、市場競爭力弱,特別是部分企業用地手續不全,陷入了辦證難、融資難、升級難的困境。
博望區深謀遠慮,啟動了為期三年的產業重塑行動,精心打造總占地面積1026畝、建筑面積89萬平方米的“十大產業園區”,以畝均效益為標尺,設置準入門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入駐園區的企業,最重要的‘硬杠子’是畝均效益。”夏本銀說,所有企業入駐園區,一開始只能租廠房,達到規上、畝均稅收30萬元等條件才能購買廠房。
當好“店小二” 助企紓困謀發展
有的園區施工正酣,有的園區生產正忙。
走進位于新市鎮1號雙創園的馬鞍山市朗科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科),廠房內機器轟鳴,一件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和工業機器人散熱器走下生產線。
朗科是一家從常州招商來的企業。“二季度的訂單全部排滿,7、8月份的訂單也陸陸續續來了不少。”公司人事部經理劉紅梅介紹,常州工廠和馬鞍山工廠目前每個月的產值1200萬元左右,馬鞍山工廠占了八九成。
朗科是1號雙創園首家入駐企業,在其之后,不斷有企業落戶園區。“1號雙創園共建了15棟廠房,目前已入駐6家企業,其中3家已投產,其他正在進行裝修。”1號雙創園“園長”章健介紹道。
章健是博望區“十大產業園區”首個“園長”。針對入園企業和園區運營部門之間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博望高新區為每個園區設立了一名“園長”,整體推進園區運營和服務,協調解決園區發展問題,提升園區綜合運營效能。“園長”作為園區運營體系的關鍵一環,一方面完善基礎服務板塊,聯動各方資源為入園企業導入咨詢、保障性基礎服務,包括企業資質認定、用工人員招聘、后勤物業保障等;另一方面拓展發展服務板塊,積極搭建金融幫扶、技術轉讓、渠道對接、管理輸出等賦能體系,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
“店小二”當得怎么樣,企業最有發言權。
馬鞍山極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入駐園區企業,目前正處于廠房裝修階段。由于園區只有公共用電,廠房暫時還沒有通電,企業無法進行裝修。章健了解情況后,立即協調相關單位為廠房接通臨時用電,并且陪同企業相關負責人去新市供電所辦理用電開戶。“目前裝修已經接近尾聲,設備進場后就可以試生產了。”企業有關負責人說。
“接下來,我們將聚焦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盲點問題,著力在助企、幫企、惠企、便企上出硬招、出實招、出真招、出新招,全心全意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博望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寅說。
文圖/記者 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