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全面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研判當前經濟形勢,安排部署明年經濟工作,在全市各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認真學習、領悟會議精神,倍感振奮、備受鼓舞,紛紛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上來,堅定信心、搶抓機遇,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緊扣高質量、全力拼經濟,為馬鞍山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全力爭做“三高地、兩先鋒”,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貢獻力量。
統一思想認識堅定發展信心
面對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全市上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交出逆勢上揚的優異答卷。
“即將過去的2022年極具考驗、極不平凡,馬鞍山發展取得的各項成績來之不易,凝結了全市上下各方面的辛勤付出。”慈湖高新區經貿發展部副部長陶偉表示,作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和主引擎之一,慈湖高新區上下堅定總目標、總方向、總要求不動搖,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圍繞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和“百億產業、千億園區”目標,聚焦產城融合提品質、聚焦實體經濟促升級、聚焦雙招雙引擴體量、聚焦創新驅動提能級、聚焦內部挖潛增效益、聚焦深化改革添活力,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全力開創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要素保障。“邁向新一年必須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創新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服務,全力做好發展要素保障和服務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用途管制科科長吳波表示,將繼續完善要素保障周六會商機制,將土地要素會商與“七未”項目調度會有機銜接合并召開,同時擴大會商參與面,提高會商質量;堅持問題導向,靠前服務、主動介入、積極對接項目推進過程中土地要素保障工作真實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依法合規和可實施性;對具體會商事項,采取并聯開展、提速提效的方式,明確辦理時間節點和責任部門,每周跟進辦理進展,發現問題、及時督辦,進一步提高土地要素保障工作質效。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站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高度,對全市各領域工作進行了系統的安排部署,為我市做好下一階段工作提供了總的遵循。”在市經濟學會會長洪紹明看來,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馬鞍山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從發展規律來看,對馬鞍山這樣的工業城市來說,做大總量,離不開制造業的做強做優。“當前,建設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顯得尤為重要,要依托我市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充分發揮寶武馬鋼先進結構材料(高品質特種鋼鐵材料)技術研發及生產優勢,著力構建高速鐵路用鋼、高性能汽車用型材、高性能工程用鋼以及特種冶金材料為主的‘3+1’精品制造產業鏈,形成上下游關聯、橫向間支撐、區域特色鮮明的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
作為國內最早、世界最大的鐵路車輪制造基地,馬鋼始終瞄準國內外鐵路發展方向、緊跟世界輪軸生產技術前沿,大力開展自主創新,特別是融入寶武以來,在整合軌交領域產業資源的同時不斷加大投入,實現了軌交領域輪軸制造方面的裝備升級和技術領先。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經濟聯合會聯合發布第七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遴選名單,寶武集團馬鋼軌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列其中,成為寶武集團內首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馬鋼交材制造部負責人張磊表示,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振了發展信心,下一步將以此次會議精神為引領,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全球軌道交通輪軸產業領軍企業,為“制造強國”“交通強國”建設貢獻“馬鋼力量”。
搶抓政策機遇 挖掘發展潛力
會議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一系列積極信號,為我們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拉高標桿、奮勇爭先的狀態謀劃項目、爭取項目,搶抓政策窗口期,把政策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
“會議深刻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因時因勢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路徑方法,圍繞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市財政局企業科科長陳皖粵表示,下一步,市財政局將立即行動起來,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積極將各項財政政策落到實處,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持續優化支出重點和結構,增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堅決落實好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健全完善節約型財政保障機制;盤活各類資金、資產,全力以赴做好“開源節流”,全面做好2023年財政工作,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搶抓政策機遇,前提是謀劃項目。當涂縣發改委副主任宋海燕深有感觸地說,今年以來,該縣主動研究、精準研判上級政策導向,找準政策窗口契合點,積極把握上級政策傾斜主動權,重點圍繞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計劃、省“三重一創”引導資金政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中長期貸款、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財政貼息等,積極謀劃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政策支持。全年新增謀劃項目超200 個,總投資超 2000 億元。“當涂縣將繼續搶抓機遇主動出擊,堅持把緩解項目資金難題作為抓項目穩投資的重要突破口,深研國家政策,把好資金投向,做好項目謀劃、儲備和上報,積極主動向上爭取,千方百計促成項目落地、資金到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宋海燕說。
市交運局規劃建設科科長蔣濤介紹,今年以來,市交運局積極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與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截至12 月底,全年完成交通建設投資 42.9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 108.7%。蔣濤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繼續在擴大有效投資上做文章。首先,繼續提速在建工程進度,加快推進寧馬高速“四改八”、蕪合高速改擴建以及寧和高速等3個高速公路建設。其次,全力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加強與發改等部門對接,統籌推進和縣至無為高速公路等多個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力爭項目盡早落地實施。再次,強化項目梯次儲備,梳理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 33 個,提前開展項目前期方案研究,為持續擴大交通有效投資蓄足后勁。最后,積極拓展項目融資渠道,有效保障項目建設。
會議指出,推動房地產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我們提前謀劃對中心城區住宅用地進行摸排,篩選出近五年商品住宅可供地塊,科學合理規劃近五年商品住宅用地出讓時序和節奏。”市土地儲備中心儲備科科長王衛華透露,《2023年度市本級經營性用地供應計劃》即將正式公布,2023年度市本級經營性用地總量擬安排 1823 畝,其中居 住用地1530 畝,商服用地 293 畝。王衛華表示,市土地儲備中心將每宗地塊出讓安排細化到月,并對各項前期工作進行分解、落實責任單位,對擬出讓經營性用地的報批、征遷、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土壤污染等出讓前期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摸排,加大擬出讓地塊前期工作推進力度,形成凈地,結合經濟大環境及土地市場行情,適時推出。
堅持綱舉目張 澎湃發展動能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堅持新發展理念。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緊扣高質量、全力拼經濟,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擴大內需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重,開展制造業倍增攻堅年活動,強化招大引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向穩向好,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我們招商引資戰線將以此次會議為新的起點,圍繞我市‘1+3+N’產業集群升級版和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緊抓機遇、搶占風口,突出招大引強,嚴控項目質量,進一步推動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的‘雙招雙引’工作。”市投資促進中心投資促進科科長郭健表示,下一步,市投資促進中心將聚力招大引強,聚焦新材料、高端裝備等主導產業鏈,大力引進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延伸發展配套產業;謀劃一批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和產業鏈延鏈補鏈項目清單,列出目標企業清單精準發力;全力招才引智,依托市政府駐外聯絡處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掛牌招才引智工作站,建立緊缺人才和團隊定向招引機制;加大外資引進,加強平臺建設,建設歐美產業園;實施境外招商活動,深化國別集聚,突出重點產業,按照建鏈、延鏈、補鏈的要求,加大產業鏈招商密度,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招商”力量。
市經信局投資與規劃科科長黃遠凱介紹,下一步,我市將貫徹執行中央、省級支持數字化轉型的各項技改政策,配套落實我市相關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同時,定期摸排新增技改項目,加緊備案,及時納入全市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庫;實行動態推進,以問題為導向,將目標任務細化到每個人、每個項目,每月測算技改投資任務量,動態調度推進技改項目投資工作;強化督導考核,將億元以上技改項目數量、技改投資、產值增量三個指標,繼續納入市委月度綜合考核,并實行月度通報、季度登報,特別是重點關注增幅排名靠后載體,積極開展督導幫扶。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是抓發展的關鍵所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蜂巢能源科技(馬鞍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會峰表示,當下機遇和挑戰并存,正是育先機、開新局的大好時機,蜂巢能源科技(馬鞍山)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將不斷向上發展,緊緊把握時代機遇,主動在長三角一體化中集聚要素、配置資源、優化布局,為馬鞍山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下一步,我們將以市場為導向,緊盯行業技術前沿,利用我市便利的交通條件、良好的營商環境,追加投資、擴大生產,開發生產更多高品質的產品。”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鄉村振興。當涂縣護河鎮黨委書記曹建華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會議部署安排,立足護河鎮實際,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以“兩強一增”行動為指引,深化“農田四變”改革,頂格推進耕地功能恢復工作,推動實施85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圍繞鄉村振興示范帶(圍烏線及大青山片區)建設,加快推進青山村田園風光觀賞點、“幸福當涂·多彩護河”油菜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推動美麗鄉村區域化、塊狀化、景區化發展,加速形成“連點成線、拓線擴面、突出特色、整片推進”的美麗鄉村發展新格局,全力創建全省鄉村振興先行示范鎮。
記者 任德玲 鄔剛 吳衡
吳黎明 劉小慶 高文亮 鄧婷婷
通訊員 彭彩梅 李朝展 許然
王后軍 姚杰超 豆正偉 倪燁
谷慧 邱雪 姜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