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長江東岸,放眼望去,皆是綠色江岸簇擁一江春水,這美麗畫卷,令無數游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薛家洼生態園、濱江生態濕地(楊樹林)、濱江文化公園、采石磯,一個個景點“串珠成鏈”。
十年來,全市上下整改的環境問題數以萬計,長江經濟帶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取得很好成效;長江馬鞍山段國考斷面全部消除劣Ⅴ類、水質優良率達100%,創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
“碳達峰碳中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生態環保高水準”……一個個熱詞,訴說著“生態福地、智造名城”逐綠前行的鏗鏘歲月?;仨?,那一個個令人難忘的點點滴滴,依然鮮活如昨、溫暖如初——
這十年,有聲音。那是“打造生態優的‘白菜心’”的鏗鏘誓言,也是“三城同創”、綠色同行的沖鋒號角;是城市之東百年礦山重獲新生的豪情吶喊,更是群眾滿意、百姓舒心的幸福歡聲。豪言壯語聲聲入耳,點燃綠色振興的希望,給予實干篤行的力量。
這十年,有顏色。那是百年華誕、黨史流傳的“中國紅”,是映在眼底、飄在四季的“白云藍”,是奔涌浩蕩、涵養善待的“碧水青”,是綠草如茵、岸芷汀蘭的“江畔綠”。2021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好水平;城市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這十年,有味道。那是緊盯突出問題、全面整改到位的“火藥味道”,是突擊夜查、零點行動的辛辣刺激,是秸稈禁燒、空氣對流的田野清新,是全市上下一線奮斗的咸苦汗水。馬鞍山先后榮膺國家森林城市、安徽省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創建示范市等稱號。
每個時代最深的刻痕,總有奮斗者篤行的足跡。無數馬鞍山人的快馬加鞭,挺立起這座城市逐綠前行又一年的傲然身姿。在國辦通報表揚“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48項典型經驗做法”時,我市“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榜上有名。
十年來,我市保護生態擲地有聲。
回首來時路,這十年,使命在肩、意義非凡。亮出“硬核”生態成績單!轉型發展蹚出新路!從“十里鋼城”加速向“生態福地”蝶變,已經融進了這座城市的骨血。為打造生態優的“白菜心”,我市厚積薄發、拔節向上。
立奮進之志,揚生態之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市上下一心,著眼全局高位推動,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繼續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嶄新篇章。
記者 任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