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亮出上半年經濟“成績單”。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全市上下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積極應對各種困難挑戰,全力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位次前移的良好發展態勢。
上半年,全市實現GDP1289.49億元,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92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678.17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575.40億元,增長1.9%。
實體經濟穩住發展大盤
“主要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上半年,全市GDP增速高于全省0.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速高12.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2.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高4.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1.3個百分點。
“從實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指標看,我市發展后勁持續增強。”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實體經濟企穩回升,發展韌性持續顯現。全市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夏糧夏油喜獲雙豐收,全市夏糧總產量25.5萬噸,增長1.1%;夏油產量7.0萬噸,增長5.2%。同時,工業經濟企穩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全市36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7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超七成。
此外,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快速增長,同比增長12.5%;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3.8%,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9個百分點。
聚力創新贏得更大空間
“新興產業增勢強勁,市場活力持續增強。”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細心呵護經濟發展中涌現的新亮點新優勢,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動力。
在依靠創新驅動形成的新賽道上,新興產業顯現出增長的爆發力。上半年,全市新產業新產品較快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9.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5%。同時,新增14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倍,拉動全市工業增加值增幅2個百分點。
市場活力不斷增強。上半年全市新增私營企業數0.45萬戶,個體工商戶數1.1萬戶。
數字枯燥,也最有說服力。我市以制造業三年倍增為抓手,主要指標增幅居全省位次前移。與一季度居全省位次相比,上半年,全市GDP增速居全省第4位、提升8個位次;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6位、提升2個位次;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5位、提升2個位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省第6位、提升4個位次。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升
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全市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93億元,同比增長8%。金融信貸穩定運行,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450.80億元,增長8.5%;各項貸款余額2797.13億元,增長11.7%。
圍繞經濟走勢的討論中,消費市場的表現一直為人們所關注。我市市場銷售延續恢復態勢,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8.76億元,同比增長1%。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向好,全市限額以上飲料類商品增長19.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增長13.2%、糧油食品類商品增長12.7%。
消費增長的背后,離不開收入增長的支撐。上半年,全市居民收入穩步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2元,收入水平分別居全省第二位和首位。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6%,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指數“六漲二跌”。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倪修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