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上爭做高地,是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如何在萬象更新的新時代爭先進位、彎道超車?慈湖高新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抓“龍頭”促發展,延鏈補鏈強鏈。大項目、好項目歷來是區域競爭的關鍵,其招引難度高,回報大。引來一個大項目,往往能夠帶來一條產業鏈,造就一個新產業,催生一個新基地。慈湖高新區圍繞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通過引進支撐力強、帶動力大的大項目、好項目,培育高質量發展的“龍頭”企業,激活其虹吸效應,使企業向園區集中、資本向園區集聚、產業向園區集群,不斷壯大其主導產業,奠定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以科技創新為支點,撬動高質量發展。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基因、新一代數字通信等新技術方興未艾,為創新創業和傳統產業升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和無限可能性。慈湖高新區通過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關系,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創新發展活力。在這種“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氛圍下,高新區的企業也與園區同頻共振,不斷更新迭代,牢牢將創新發展這一“生命線”掌握在自己手中,成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
謀篇布局落子,更需戰略眼光和發展膽識。一個新項目有沒有發展前景、能不能產生聯動效應、值不值得花大力氣,需要對行業發展大勢、技術升級方向、產品市場前景等多個方面作出精準的判斷。慈湖高新區瞄準“高質量”和“一體化”發展主線,突出招大引強和轉型升級,把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作為主攻方向,促進西部片區產業轉型和環境提升,推動東部片區產業加快集聚。可以說,在爭做“三高地、兩先鋒”上,慈湖高新區不斷優結構、強基礎,補短板、強弱項,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邁出了更快步伐,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 張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