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金博士、銀博士,不如鐵路來的土博士”。在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合肥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動車組司機戴建軍攜自己主持的科技研究,從全國12064支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晉級全國20強,當時頒獎嘉賓如此感嘆。
記者在合肥南站見到戴建軍時,他正在帶領年輕的員工進行創新研討和模擬訓練。戴建軍既是一名動車指導司機,也是全路首席技師。多年來他鉆研業務、無私奉獻,成為段動車操縱領軍人物,在安全生產、創新創效、引領隊伍、抗擊疫情等工作中貢獻突出,獲得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鐵路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個榮譽。
自學成才,實現高鐵夢
“其實剛工作的時候,甚至想過放棄。”戴建軍告訴記者,1994年自己高中畢業,帶著激情和夢想來到合肥參加鐵路工作。當被分配到合肥機務段運轉車間擔任蒸汽機車司爐時,司爐工苦累臟險的殘酷現實,一下子把他的激情降到“冰點”。他失落、猶豫、彷徨,甚至想放棄這份工作。但漸漸地,慢慢融入鐵路人的火熱生活后,戴建軍又找回了自信,重新煥發出激情,他相信,只要愛崗敬業,行行出狀元。
2007年4月,時速250公里的動車組首次在全國部分區段開行,戴建軍高鐵夢的激情被點燃,他上網收集信息、查閱資料,購買專業書籍自學,了解動車組構造功能。“駕駛動車組是我的夢想,選擇了它,就要朝著這個目標去奮斗。”2009年3月,段招聘首批動車組司機,經層層篩選,戴建軍以驕人成績一舉成為段首批動車組司機,實現了他的高鐵夢。
創新攻堅,成為“土博士”
“司機因叫班干擾影響休息,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戴建軍告訴記者,合肥機務段現有各類內燃機車500臺,為防止這些機車在低溫下造成柴油機管道裂損而影響運輸生產,每年冬季段需要抽出大量人員,消耗大量的油料為機車定時“打溫”。
針對這一問題戴建軍圍繞生產現場熱點、難點創新攻堅,主持《無干擾叫班管理系統》課題研究,研制無線電動手環,徹底消除司機因叫班干擾影響休息的重大隱患,實現由定時定點盲目打溫到根據需要精準打溫,延長了機車壽命,促進了節能降耗,保護了自然環境,每年節約燃油費用200余萬元。
該項目參加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從全國12064支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晉級全國20強。頒獎嘉賓感嘆:“金博士、銀博士,不如鐵路來的土博士”。
在采訪現場,記者看到,戴建軍正帶領團隊進行新的課題研究,近1個月來,在戴建軍的主持下,1.0版本的動車組辦客股道自動分解編制系統已初步完成。3月15日,該系統在合肥機務段運用科現場進行了模擬演示。3月22日,再次組織現場驗證,確保數據無誤。
多年來,戴建軍帶領骨干隊伍共提出金點子62項,組織完成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造攻關158項,參與開發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8項,總計創造經濟效益數千萬元。
堅守一線,發揮黨員模范作用
“平時做好本職工作,關鍵時刻還要經得起考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武漢,戴建軍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在馳援武漢的兩個月里,戴建軍往返合肥、武漢、長沙南30多趟,記錄梳理出行車數據資料厚厚兩大本。針對新增合肥、武漢、長沙南區段,他制作“時速300公里至350公里動車組限流操作”音視頻課件,利用App平臺推送,指導動車組司機共同做好馳援工作,保障高鐵運行絕對安全。
“做好傳幫帶是我的使命。”戴建軍為了更好地團結一批骨干精英,共同協作、集體配合,最終達到以點帶面、輻射引領,培育隊伍、發揮效應,在各級組織的關心支持下,2013年,機務段成立了戴建軍勞模工作室。與10名成員一道,他們共同研發了一批實用性科研成果,2016年被鐵路總公司授予“火車頭勞模創新工作室”。(記者 張毅璞 劉職偉 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