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安徽省的‘東大門’,馬鞍山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多年來,馬鞍山一直堅持東向發展,與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交通互聯、資源互享、要素互通、產業互補、人文互融,為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下了深厚基礎。”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創新驅動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江小國博士說,對標“杭嘉湖”,打造“白菜心”,馬鞍山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多措并舉,步伐鏗鏘有力,成效有目共睹。
江小國說,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全省各區域各領域都要與滬蘇浙建立緊密型、互補型合作關系。馬鞍山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中也提出:堅定不移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之路,加速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打造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節點城市。
“全方位深度融入長三角,馬鞍山有著很好的基礎,我們要牢牢把握好眼下發展的大好機遇,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江小國說,加快推進馬鞍山深度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需要重點從五個方面再發力: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要加快“開通外環線,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推動軌道交通、高快速路網、城鄉道路無縫對接,形成與南京半小時交通圈;加強園區共建共管共享,要積極探索園區合作模式,建立健全高位協調機制、合作開展“雙招雙引”工作、共同優化園區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合作示范區、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園區“園中園”高質量發展;加強生產要素融通融合,要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努力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凝聚更強大的合力;加強產業分工協作,要促進產業配套協同、合理布局、錯位發展,以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為重點,積極承接滬蘇浙地區相關產業,推動實現群與群對接;加強科技創新合作,要對標看齊長三角先發地區創新政策支持體系,完善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合作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等。
記者 黃瑩 通訊員 張苒
視頻/記者 劉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