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遍地、臭氣熏天,下雨天污水橫流……這是多年前當涂縣龍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真實寫照。如今,走進位于當涂縣姑孰鎮五星村境內的這座垃圾填埋場,不由讓人眼前一亮:綠草滿坡,干凈整潔,環境宜人……如果不是身臨其境,怎么也不會想到一個與“垃圾”緊密相關的地方,竟然像花園般美麗。
進水量、加藥量、水質分析……11月25日早上8點,在龍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擔負填埋場運營管理任務的馬鞍山海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職工照例在巡查,記錄下填埋場濾滲液處理設施運行情況。
據了解,龍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2012年投入運行,承擔著全縣所有鄉鎮的生活垃圾處理。該填埋場占地面積130畝,主要由生活垃圾填埋庫區、老垃圾場封場區、滲濾液處理站和辦公區四部分組成,設計總庫容110萬立方米,設計最大日處理生活垃圾量為235噸,配套垃圾滲濾液處理站設計處理量每天為100噸。
“填埋場從垃圾的收集、運輸、進場檢驗、填埋作業到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都做了具體要求和規定。”馬鞍山海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汪昌寶表示,生活垃圾填埋庫區按照生活垃圾填埋技術規范,對進場生活垃圾實施無害化填埋處理。
如何確保不漏一點污水?據了解,2010年10月配套新建龍華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站,設計日處理量100噸,處理后的水質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規定的排放標準。填埋場還按要求設置了8座地下水監測井,便于相關部門抽取水樣進行化驗比對并對垃圾場周邊地下水質進行監控。為確保滲濾液處理達標排放的適時監控,2013年又投入10余萬元在滲濾液處理站安裝了與相關部門聯網的在線監測設備,每季度定期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填埋場環境、污染狀況等關鍵指標開展監測。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尤其近年來,垃圾產生量逐年攀升,當前龍華填埋場填埋庫容已基本飽和。2021年,當地著手對填埋場實施臨時封場,對垃圾堆體開展整形覆蓋、雨水收集導排、滲濾液處理站改造升級、景觀綠化及配套附屬設施工程,經過近一年的施工建設,大大提升了填埋場的整體環境,實現了將垃圾山變為青山、回歸大自然的環保治理目標,實現生活垃圾處置跨越式發展。
文圖/記者 王文生 通訊員 汪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