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崔安坤
“我承諾,牢記安全理念,遵守交通法規,從我做起,騎乘電動車主動佩戴安全頭盔……”日前,兩輪電動車“戴頭盔、安全行”文明交通承諾暨共享電動車安全頭盔集中配備儀式在大華廣場舉行。在城市街頭廣場上,共享電動車排列整齊,車籃里都放上了安全頭盔,并用防盜伸縮繩與車體相連,吸引了不少過往市民的目光。
“開車不系安全帶,安全氣囊也無奈;騎行不戴安全盔,還是自己吃大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制作的“幸存者故事”中,18歲的小路(化名)雖然還活著,但他思念坐在他摩托車后面沒戴頭盔而逝去的母親。他說:“真希望那一刻,媽媽也一樣戴著頭盔”……他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安全帶、安全頭盔,在關鍵時刻是生命最后的“保護盾”。
安全頭盔的作用有多大?實驗表明:當事故發生時,頭盔可吸收大部分撞擊力,起到緩沖、減震的保護作用,可使受傷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不戴頭盔的話,頭部損傷率是戴頭盔的2.5倍,致命傷是戴頭盔的1.5倍。頭盔對于摩托車、電動車駕駛者來說,相當于汽車駕乘人員所系的安全帶,是騎行者遇到危險時的最后一道防線。近年來,隨著兩輪電動車、共享單車的快速增長,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據公安交警部門統計,電動車亡人事故中,80%以上為顱腦損傷導致,絕大多數是因為沒有佩戴安全頭盔。
城市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走在街上,我們已經進入公共空間。每個人,都是人群中的一員;每輛車,都是車流中的一鏈。近年來,“共享經濟”非?;钴S,諸如共享電動車、共享充電寶等已經產業化,極大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也促進了社會資源的循環有序利用。共享頭盔不用額外掃碼,也不用額外計費,彰顯了城市文明溫度。截至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如此巨大的出行訴求,使14億人的交通環境發生巨變,每個人都成為他人的安全因子,公共安全的責任更加重大。
城市的文明進步,關乎每個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需要每個人的努力?!皼]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汽車社會,每一次“蝴蝶效應”的起點,正是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個體行為。無論是開車還是騎車,往往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只有人人守規矩,才能真正建立起城市交通文明的大規矩。
有一種期盼是愿你平安歸來,一路順風。平安出行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心愿。安全頭盔,不僅僅是“保命之舉”,也是“依法行事”?!按黝^盔、安全行”,不僅是文明交通承諾,更應成為每個人的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