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物業、社區是社會基層聯系最緊密的一組關系,物業是否盡心盡責關系到小區的整體面貌,社區監管是否到位關系到小區每一位業主的切身利益,而業主能否繳納物業費并擔起愛護家園的主體責任也是維系三方高效運轉的關鍵所在。
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雨山區花雨亭小區管理和瑯琊路的變化可以算作一大典范,在業主、物業、社區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前者物業費收繳率達98%,后者變為文明小巷,群眾的滿意度有了極大提升。
業主找回主人翁意識
物業費收繳率達98%
9月4日上午,幾位身穿志愿紅馬甲的業主正與物業、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清掃所在的花雨亭小區主干道和小花壇,業主李捷也參與其中。
“我是去年搬來花雨亭小區居住的,小區環境被打理得很好,作為業主,我們也不忍心破壞,自覺自愿去愛護它。”李捷對管理小區的長江物業贊不絕口,“我在小區里經常能看到物業經理馮主任忙碌的身影,聽到她引導居民規范停車,小區環境美了我們住的也舒心,自然而然也愿意繳物業費,物業收齊了物業費也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我認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李捷說的很多都能從物業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中得到印證。花雨亭小區建于2005年,小區有16棟住宅樓152戶居民,2012年起,馬鞍山市長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承接該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工作。從進駐之日起,長江物業便承擔起小區垃圾清運、樓道清理、綠化養護、秩序維護、水電維修等工作,遇到業主求助也能第一時間上門給予解決。近年來,小區還引進了智慧物管,采用人臉識別系統,施行封閉式管理,24小時值班。由于物業管理服務到位,小區的物業繳費率也從剛接手時的70%逐年提升,到第三年已經達到95%,2020年居民物業繳費率達到98%。
“業主訴求是最好的溝通橋梁。”長江物業花雨亭小區項目主任馮宗蘭就是李捷所說的“馮主任”,作為小區物業負責人的她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接聽業主們的訴求,并盡全力解決。遇到解決不了的,她就尋求社區幫助,而社區工作人員也定期到小區走訪,形成了良好的溝通機制。平日里,她和物業的其他同事經常與小區業主交流,對小區里空巢、獨居老人或者家里有困難的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物業公司的黨支部還經常在小區開展黨員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業主的認可。
“半山花園社區有差不多一半小區都是長江物業在管理,他們無論是工作態度還是工作管理上都是比較到位的,環境維護得也比較好,老百姓參與度較高,居民素質較好,這與日常管理分不開。”半山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唐成云說,物業管理和業主之間要形成良性循環,和社區之間要有良好的互動,和政府之間要有良好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把小區管理做好,才能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隨手拍”讓背街小巷秩序井然
9月3日下午,翠湖社區居民宋豐立和方鏡清穿著義務巡邏隊的志愿紅馬甲,手拿小喇叭,沿著瑯琊路宣傳文明創建及疫苗接種知識,為了讓更多人知曉并自覺維護城區環境,他們每天早晚都會定期巡邏。“我們在巡邏中發現不文明的現象會及時制止,看到安全隱患和衛生問題就和社區匯報。”宋豐立說。
宋豐立巡邏的這條瑯琊路位于花雨路與湖南路之間,全長632米,步行穿過約7分鐘,路兩邊曾堆滿了各類私搭亂建。為了讓這條“背街小巷”重新煥發生機,翠湖社區黨委組織力量進行拆違攻堅,還瑯琊路原貌;同時,嚴格實行網格責任制,網格員建立巡查臺賬,不定時巡查背街小巷的衛生、公益廣告、路況、小廣告等創建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將問題列清單,實行銷單式工作制度。通過組建志愿者隊伍,實施日常宣傳和巡邏相結合,及時把“創建聲音”帶入背街小巷,發動群眾力量提升文明指數。
2021年6月起,瑯琊路的道路保潔、綠化保潔等服務開始交由第三方管理,社區建立文明創建物業管理群,把日常巡查的創建問題及時通報,與物業和第三方攜手第一時間處理問題。“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網格員發現問題拍照、標記、上傳后,20分鐘就會有第三方保潔人員到現場查看處置。”翠湖社區黨委書記王玲玲說,社區加強與共建單位的聯系,爭取共建力量,突擊重難點,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放在首位,結合為民辦實事,解決居民的煩心事。“從目前的效果來看,網格巡查責任制,落實居民自治,對于治理背街小巷臟亂差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后面我們會繼續加強管理,確保整治效果常態長效。”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雍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