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變干凈了,車輛停放有序,灰塵變少了……”談及文明創建給向山鎮帶來的變化,居民李阿姨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近年來,雨山區向山鎮始終堅持“便民、利民、惠民”的文明創建理念,找準源頭、精準發力,積極探索城鄉治理的新路徑,治頑疾、解難題,讓居民感受到實打實的獲得感。

以“網格化”促“精準化”
石山社區網格員杭婧每天都下網格,每到一處,若發現問題,就記下來。
“這個是我上周巡查陽光城小區發現的問題。”杭婧指著本子說。巡查陽光城36棟時,杭婧發現居民汪師傅在樓道口安裝鞋柜,她立即上前勸阻,幾經勸說后,汪師傅最終同意將鞋柜拆除。
“網格員下網格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不能現場處理的,我們聯合物業發動志愿者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石山社區黨委書記顧濤說,像杭婧這樣的網格員有很多,他們在日常走訪巡查中,能夠及時發現各網格區域內的垃圾、雜物、小廣告、車輛亂停放等問題,及時制止,督促整改。

據了解,向山鎮實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后,不斷創新城鄉精細化管理,設置網格100個,按照“誰網格、誰負責”的原則,點對點實行管理,根據網格員摸排線索,有效開展定期專項行動,確保文明創建走深走實。
以“小家美”促“家鄉美”
踏入村莊,目光所及之處皆是花草,一處處不大的院子,干凈整潔、草木繁盛,經過修剪的花卉苗木錯落有致,讓每一位踏入院落的人都舒心愜意。
走進向山鎮石馬村“美麗庭院”曹義英家的院子,迎面而來的是整潔的地面,家里種的幾棵樹被曹義英用欄桿圍了起來,院落的一角整齊地擺放著柴火,曹義英還在上面蓋了幾片紅瓦,別具一格。
該村是雨山區“美麗庭院”試點村,大石馬村民組去年底組織各家各戶開展大掃除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整,各家各院干凈整潔,目光所及之處皆是花草。
“起初我對‘美麗庭院’評選毫不在意。”曹義英笑稱,“但看到別人家評選上了,我心里有點癢癢。他們行,我家為什么不行?!”于是,曹義英開始整理自家院子,還去別人家參觀學習。通過一番努力,曹義英終于被評為今年村級“美麗庭院”。“現在我正在申報鎮級庭院,希望可以被選上!”
據了解,今年以來,向山鎮共評選出鎮級“美麗庭院”35個、村級“美麗庭院”97個。“美麗庭院”評比活動的開展帶動了更多家庭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不僅改變了臟亂差的環境,還改善了農村家居環境和庭院衛生,提升了鄉村的“顏值”,以小家之美助推鄉村建設品質提升及環境整治,弘揚了文明風尚。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雍珣 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