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8月17日電(李東標)墨子傳信、悟空探秘、鐵基超導、九章計算等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競相涌現,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迸發,彰顯了合肥創新發展的“硬核實力”。
視創新如生命,抓創新像拼命,近年來合肥市矢志當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開路先鋒”,堅持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集聚豐富的創新資源,塑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搭建創新平臺 積聚創新資源
初秋時節,位于巢湖之濱的安徽創新館內,燈光璀璨,各類科技成果令人目不暇接,盡顯科技之光。“一粒沙子”“一塊芯片”“一個聲音”,無不體現著合肥的創新實力、創新氣質。自2019年4月開館以來,安徽創新館累計征集1700余件創新成果展品展覽展示,打造科研成果集中展示“秀場”。
航拍安徽創新館。新華社記者周牧 攝
作為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展館,安徽創新館完善安徽科技大市場技術交易功能,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線上線下互動的科技市場,成功獲批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舉辦110場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發布近500項科技創新成果,推動科創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近年來,合肥市創建了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建成了一批“航母級”科技創新平臺。國家實驗室實現首批掛牌,依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著力打造包括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超導核聚變中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合肥中心等在內“七大平臺”,同時深化與中科院合作,組建能源、健康、大環境、人工智能研究院。建成世界一流的3個大科學裝置,還有4個大科學裝置正在加快推進,大科學裝置數量排名全國第一。
依托這些創新平臺,一批“大國重器”成為維護國家發展和安全的“定海神針”,一批領軍型科學家和頂尖創新團隊在合肥攻克各類“卡脖子”問題,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競相涌現,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實驗室、創新中心在合肥匯聚、相繼建成,燃起創新之火,滿城閃亮、激情涌動。創新已成為合肥最鮮明的城市特質。
截至目前,合肥市有效發明專利達3.66萬件、占全省比重超過34%,30多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合肥廣大科技工作者快速開展科研攻關,推出中國科大“托珠單抗”治療方案、智飛龍科馬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等技術和產品,展示了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
匯聚各方才智 共謀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從“種子”長成“參天大樹”,離不開“沃土”滋養。據統計,合肥現有高校61所,在校學生70萬人。擁有中央駐肥科研機構8家,各類新型研發機構40家。建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15個,省“一室一中心”21個,院士工作站68個、博士后工作站135個。
科大訊飛團隊研究北京冬奧會多語種語言服務關鍵支撐技術細節問題。新華網發(韓文哲 攝)
為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合肥市先后出臺“重點產業人才政策7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9條”等人才政策,設立“合肥科學家日”,頒發“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打造重點產業企業人才安居平臺等。人才分類評價認定等改革舉措加速推進,從把人才“搶過來”,轉變為讓人才“搶著來”,合肥市努力打造成為各方人才的追夢之處、筑夢之地、圓夢之城。
國儀量子是一家致力于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的國內行業領先企業,該公司的諸多創新產品,源自于中科院院士杜江峰團隊領銜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的原創科技成果轉化。依托該實驗室,國儀公司在先進儀器產業化過程中誕生了一系列關鍵部件,不僅補足了我國受制于人的短板,更是豐富了量子精密測量產業廣闊的市場空間。
優越的創新環境,讓合肥市連續3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國城市”榜單前10位,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強,連續兩年位列“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前20位,構建了具有合肥特色的自主創新體系,全社會關注創新、支持創新、參與創新的氛圍加速形成。
各方英才匯聚干事創業磅礴力量。當前,合肥正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之勢方興未艾,創新層次不斷提升,正在朝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不斷邁進。
做強戰新產業 培育發展新動能
“合肥市具有發展產業的良好環境,上下游產業鏈比較齊全,是一方投資的熱土!” 合肥悅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愛民深有感觸地說。
2年前,這家專注研發、生產、銷售各類大規模集成電路測試設備的企業,從北京落戶到合肥經開區,當年就實現了投產,并成功研發出高性能的集成電路芯片測試設備。
在發展中厚植新動能,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合肥市聚焦戰新產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等成為現象級產業地標,構筑了良好的戰新產業生態。
在聯寶科技智能車間,技術人員正在檢測電腦主板。新華網發(楊抒懷 攝)
為持續做強戰新產業,合肥市創新實施12個重點產業“鏈長制”,培育形成3個國家級、7個省級、10個市級戰新產業集群,累計建設117家智能工廠、1107個數字化車間。此外,合肥市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全產業鏈布局戰新產業,破解更多“卡脖子”問題,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高地。
目前,合肥市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傳統優勢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先后榮膺“中國家電產業基地”“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國家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等稱號。在重點領域上,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3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第一批戰新產業集群,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安徽省線上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安徽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創新要素集聚,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動力。今年上半年,合肥市經濟發展繼續保持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社會大局呈現穩的態勢和好的勢頭,經濟總量首次突破五千億,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03.5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位居省會城市第4。
如今,創新已成為合肥發展的底色。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云峰表示,今天的合肥,自主創新顯示度持續提升,綠色發展美譽度持續增強,戰新產業新高度持續躍升,人民群眾滿意度持續增加,發展信心堅定自豪,發展氣質實現嬗變,發展勢能強勁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