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你來到向山,會驚嘆于道路兩側組團式的景觀帶,感嘆平整的瀝青路面,贊嘆礦坑周邊逐漸成形的山體公園……
向山之變,始于細微處;向山之美,忠于山水間。
近年來,我市圍繞打造全國礦區生態修復示范區和長江支流源頭水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區的目標,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強力推動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統籌開展向山地區生態環境修復、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及產業導入升級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片片荒山正披上“綠裝”,百年礦區正向著馬鞍山東部“城市花園”的目標邁進。
凹山湖畔現景觀花園
向山的變化,如夏日的熱浪撲面而來。
2017年閉坑的凹山采場,如今已“變身”為一座巨大的人工湖,如同嵌在向山的“藍寶石”。在凹山人工湖的西側,一排排元寶楓、杜仲和山桐子將原本荒蕪的山體環繞,分階分層設計,讓這片極具經濟價值的生態林擁有了美的視覺體驗。
然而,一個月前,這里還是塵土飛揚。
6月26日項目啟動,6月30日施工方案出爐,7月5日施工圖敲定,7月11日種下第一棵樹……“三棵樹”一二三產融合項目建設的“進度條”不斷刷新,一個月的時間里,凹山湖西側200平方米的觀景平臺已基本建設完畢,從觀景平臺可以俯瞰凹山湖全貌;一直延伸到邊坡的景觀帶也基本種植完成,待部分噴播工序及完善工作結束后,凹山湖西側這片山體公園就可以與市民見面。
“‘元寶楓、杜仲、山桐子’是附加值極高的特種經濟林樹種,種植這些樹木在實質性解決礦山生態修復、環境整治等問題的同時,也將帶動后續產業發展。”項目現場負責人魏澤偉介紹,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通過對“三棵樹”產業的深入探索實踐和特種經濟林行業的研究,總結出“礦山治理+特種經濟林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推行這樣的發展模式,使綠水青山真正向金山銀山轉化,推動向山地區真正實現生態修復和綠色轉型的協調發展。
凹山采場的轉型是向山地區生態修復的一個縮影。面對生態欠賬,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決心,打響了生態修復攻堅戰、持久戰。一片片荒山被覆土復綠,一處處礦坑被治理造景,一系列功能配套提升陸續就位,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正在高規格高標準推進。
對接主城區路網升級
想要對煥然一新的景觀公園一探究竟,需要的是暢通無阻的交通路網。
去年以來,特別是今年7月以來,雨山區和寶武馬鋼等企業密切配合,高效協同發力推進綜合整治,全力打好新時代“凹山大會戰”,向山部分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坑坑洼洼、塵土飛揚的道路完成升級改造,老舊廠房修葺一新,處處展示出生態蝶變的美好圖景。
如今,在市區通往向山鎮的西部入口處,已很難再尋覓破敗氣息,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綠植、層次分明的花園式景觀,向山鎮逐漸與主城區連為一體。進入西部入口,沿著新修建的向陽路一路向南,進入南山大道,破碎顛簸的盤山土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舒適的瀝青馬路,移步換景的蜿蜒山路為行程增添了野趣。
不僅進入向山鎮的路網進行了升級改造,其內部對偏遠村落的交通要道也進行了改造提升。通過“四好農村路”建設,向山鎮打造了一條南部循環路,將各村之間打通,方便車輛通行的同時,也由著這些柏油馬路將向山鎮推介出去。“過去落星村南邊的自然村到省道313需要先到鎮上繞道,南部循環路修好后,可以直接以兩地最短距離穿行,至少能節約一半時間。”“四好農村路”擴面延伸工程落星村南部循環路項目負責人李正介紹,南部循環路全部采用瀝青鋪設,改變了以前機動車無法通行的狀況。
隨著向山地區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深入推進,向山地區還將通過重點發展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轉化,真正把向山地區打造成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板,早日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東部新城。
文圖/記者 張令琪 唐焱
通訊員 雍珣 董健
制圖 陳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