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為我們免費剪頭發,平時還上門幫忙打掃衛生、拎東西,服務別提有多好了!”72歲的居民甘志桂是格林社區的困難群眾,老伴雙目失明,家里買菜燒飯都靠甘志桂。這兩年甘志桂身體不太好,開了幾次刀,可家里離不開人,于是雨山區佳山鄉蒲公英家政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就主動上門提供服務。
其實,在佳山鄉,像蒲公英家政志愿服務隊這樣的志愿者隊伍還有很多。在前期既有的紅帽子黨員志愿服務隊、紅話筒宣講志愿服務隊基礎上,今年鄉里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服務分隊,分隊下轄9支志愿服務小隊,120余名志愿者,以“傳播”和“實踐”兩方面的志愿服務,傳承文明、奉獻社會,在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的基礎上,走出一條具有佳山鄉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
不斷壯大的志愿服務隊伍
東關戴氏醫院業務院長張雄文是啄木鳥醫護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每周二他都要跟隨志愿者團隊前往各社區、村開展義診。“高血壓、糖尿病、頸椎腰椎等疾病老百姓咨詢得最多,我們希望通過義診讓他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盡早治療。”
每一個志愿者都是一個火種,他們傳播著“大愛”,也讓這種“大愛”成為“星星之火”。愛心車隊的賀自勤早年間開過理發店,后來跑起了出租。賀自勤感念在開店期間別人對她的幫助,也開始陸續做善事,想將這種愛回饋他人。“別人幫助過我,我也想幫助別人。”懷揣著這樣的信念,賀自勤加入了愛心車隊,做公益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再后來她成了蒲公英家政志愿服務隊的一員。
紅帽子黨員志愿服務隊、紅話筒宣講志愿服務隊、蒲公英家政志愿服務隊、布谷鳥少兒志愿服務隊、夕陽紅法律志愿服務隊、小喇叭交通志愿服務隊、藍精靈文藝志愿服務隊、啄木鳥醫護志愿服務隊、螢火蟲義警志愿服務隊……9支志愿服務隊因地制宜,在全鄉范圍內為居民服務。
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打造,佳山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服務隊伍正在逐步擴大,覆蓋面越來越廣,越來越多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活動陣地,融入了百姓生活,打通了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黨建+實踐”融合之路
打通“最后一公里”需要激活佳山鄉所有資源,這需要一個暢通無阻的組織架構。為保障志愿活動的順利開展,佳山鄉積極打造“1+16+22+N”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融合鄉綜合文化站、婦聯、工會、老教委、格林社區和印山村“六合一”資源,探索出“黨建+實踐”融合之路,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今年以來,佳山鄉以“高水準、便捷化,高品質、多樣化,高素質、專業化”為要求,立足基礎設施“全而廣”、文化活動“多而新”、服務水平“強而優”,加快構建覆蓋全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各項文化活動70余場次,受眾人次達2.8萬余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新時代文明所和文明站的作用,真正做到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佳山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相關負責人稱,今后將繼續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廣泛收集、梳理、分析群眾需求,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身邊。
文/圖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