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現在的景致真漂亮,你看到處干干凈凈。”7月12日,在含山縣陶廠鎮卜李村東王自然村,村民王開武看著美麗如畫的村景高興地說。走進東王自然村,村口擺放著一張人工水車、一臺手搖風車等過去農業生產老工具,池塘護欄上鑲嵌著廢棄的石磨、腌菜壇、舊輪胎等,花草叢中點綴擺放著石磙、石舂……村里處處都是亮點,這些是陶廠鎮進行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創新村莊整治新做法所帶來的成果。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含山縣陶廠鎮筑牢宗旨意識,踐行群眾路線,訪需問計,了解群眾所思所盼。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切實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持續在“力行”上下功夫、見實效。緊緊圍繞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環境整治提升來推動鄉村振興,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鄉村振興,生態環境是底色。據介紹,陶廠鎮共有203個村莊,依據整治要求,分層次打造出標準版、升級版和精品版三類村莊。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陶廠鎮號召黨員帶頭示范,引導群眾參與到整治行動中,變要我干為我要干,營造出濃厚的人居環境整治氛圍,環境整治已基本達到從一家一戶的“小美”到構建村莊的“大美”。人人愛環境、人人講衛生、人人重文明,該鎮出臺評比“最美庭院”措施,對第一批獲得“最美庭院”20戶家庭進行表彰和獎勵,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全域環境整治工作中來。
陶廠鎮卜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分別成立了環境人居步行小隊、環境人文騎兵小隊、環境平安守衛小隊三支志愿者隊伍。這三支由黨員、退伍軍人、網格長和村民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走村串戶進行宣傳,發揮了宣傳員、衛生員和治安員的作用,讓文明新風吹拂到家家戶戶。陶廠鎮官塘村官埂村位于S213省道旁,在開展環境整治后,村民們迸發出極大的熱情。村書記過孝健說:“有村民支持干事既快又順利,我們分門別類,因地制宜,先后對五個自然村進行‘精品村’整治,一村一景,以點帶面,促進其他村效仿、學習、跟上。”
此外,陶廠鎮實施“一主三輔”道路環境整治,對道路兩旁雜樹雜草進行鏟除清移,果斷拆除道路兩旁無功能建筑物,對路間低洼坑陷處采用回填土方,保持路基地塊平整良好,沿線亂堆亂放雜物及時清理,道路旁水溝雜物及時打撈,做到水面清澈……陶廠鎮人大副主席干方好介紹說:“依托大漁灘濕地公園為基礎,發展偶遇民宿生態旅游項目,打造潘村中心村3A級旅游示范村,使其與大漁灘連為一體,成為重點旅游景區。”目前,潘村的民宿、網紅小火車、農耕園、風車廊道、農家樂、電商園等已建設到位。
記者 蘇自山 通訊員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