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養以成
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內一切生物的搖籃
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
深入闡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
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指明努力方向
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只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要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關系,積極發展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產業。
——2019年8月在甘肅考察

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和水環境。要把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濕地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
——2020年3月在浙江考察

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
——2018年9月在東北三省考察

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
——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

要繼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
——2019年7月在內蒙古考察

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
——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

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上下同心、齊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深入推進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杜絕濫采亂挖,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系統持續優化、整體功能持續提升。
——2021年4月在廣西考察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020年4月在陜西考察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當務之急是剎住無序開發,限制排污總量,依法從嚴從快打擊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壞沿岸生態行為。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2018年4月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履行植樹義務,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呵護好我們的地球家園,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讓人民過上高品質生活。
——2021年4月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

要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嚴格用水總量控制,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領域節水。
——2021年5月在河南省南陽市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共同建設美麗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出席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

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
——2020年9月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共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之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2021年4月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

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
習近平全面系統闡釋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
為加強全球環境治理提出中國方案
202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推動全球環境治理
將持續匯聚
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也將為世界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
注入更多信心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