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馬鞍山,這座依江而建、傍水而興,河道縱橫、水網密布的城市,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黑臭河”成為市民的心中之痛。為了重現碧水長流,馬鞍山市通過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將慈湖河、采石河、永豐河等城市“動脈”打造成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濱水生態綠廊,成為群眾“親之樂之”的景觀河。
推窗見景、枕河而居,在一片藍天碧水中,良好的生態、宜居的環境持續提升著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心聲。
水質清了 采石河化身自然濕地
清風徐來,陽光碎落在采石河上,連成了一片璀璨星河,堤岸上的老牛愜意地臥在一側,靈巧的鳥兒在迤邐歌唱......“曾經的采石河可不是眼前的這幅景象呀!”一位老人望著旖旎的畫卷感慨道:“在30多年前,它可是一條‘硫磺河’!”
老人名叫夏正虎,是原前莊村黨支部副書記。如今68歲的他已經退休多年了,但回憶起采石河的治理始末,老人卻歷歷在目。采石河的上游在南山礦,每年都要往河里排2-3次硫磺水,當時的河水是墨綠色的,連水藻都不長。居住在采石河附近的村民常年都能聞到難聞的氣味。
夏正虎說,村里也不是沒有想過解決措施,但效果甚微。“我們把污水用水泵存起來,暫時讓它囤積在那,但治標不治本。梅雨季節雨量增加,我們必須要開閥泄洪,那些污水最終還是會傾流而下?!崩先颂寡援斈甏迕竦沫h保意識很差,生活中的污水廢水也都直接往采石河里倒。更有甚者,有些人生了皮膚病,就跑到采石河里洗澡,把那都當成了“硫磺河”!
直到1998年,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保與水源治理,市、區環保局在采石河附近建立了監測站,對采石河進行定點監測。夏正虎認為,從1998年開始,對采石河的治理步入了正軌。
2018年,馬超防汛大道改造升級,解決了超山村、馬塘村群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難題。2019年,全面進行“散亂污”經營戶的搬遷拆除工作。不到20天便完成了45戶的整治,整治面積達10萬平方米,生態復綠近200畝。前莊村、南村村的頑疾也得到了徹底的根治。
如今,采石河已煥然一新,從“硫磺河”蛻變為“新濕地”,成了人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夏正虎說,很多人都會來河邊游玩,村民們的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也大大增強。采石河的水變清了,政府每年都會往采石河里投放一些魚苗,站在堤上還能看到魚蝦成群,相映成趣,不時還會有些野鴨光顧,共同繪成了一幅生態畫卷。采石河的整治成果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去年汛期,采石河的馬超防汛大道為周邊村落筑起了堅固的防御網,保護了村民的安全。
“采石河的整治成果來之不易?!毕恼⒄媲泻粲?,希望大家珍惜這片大好的綠水青山,提高環保意識,共同為山明水秀的生態環境添上絢爛的一筆。
水面凈了 永豐河重回清波蕩漾
永豐河,清水潺潺。河畔兩岸,高樓林立、花木錯落,與河里的倒影交相輝映。岸邊綠道上的人們三五成群,結伴散步或騎行。春日的永豐河沿岸,一幅詩情畫意、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呈現眼前。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漫步在永豐河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很難想象,十幾年前,這兒曾是讓沿岸居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河”。
“黑水不見了,清水又回來了?!奔易◆浯鋱@1棟的居民陶學宏感慨,以前這條河是黑臭水體的時候,住在河岸兩邊的居民都苦不堪言,臭味往家里鉆不說,到了夏天,蚊蠅成群,連窗戶都不敢打開。自打2016年我市全面啟動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以來,清淤疏浚、截污納管、生態修復......針對永豐河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具體整治方案實施下來,曾經讓行人捂鼻而過的“臭水河”,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人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
“早上起來呼吸著新鮮空氣,沿著河堤慢跑,一路上花香鳥語,伴著潺潺流水,令人心情舒暢?!碧諏W宏開心地表示,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只要不下雨,他早上都會領著孩子沿著河堤跑步,欣賞沿途的美景,這已經成了他的一個生活習慣。“水質一天天好起來,水環境一天天美起來,現在的永豐河已經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家住珍珠園三村5棟,76歲的居民楊興無在永豐河畔居住了20多年。據他回憶,當初河水污染嚴重時,河面時常漂浮著各種垃圾,河水因被污染而變黑發臭,根本無法靠近,連魚蝦都不能生存。楊老說,過去周邊居民最大的期盼就是治理這條“臭水河”,自從河道清淤工程結束后,水面越來越清澈,時常能看見魚兒在水底游來游去。“現在大家都愛在河邊散步、鍛練、跳舞?!?/p>
河道清潔人員正駕駛著一艘打撈船沿河作業,來回巡邏打撈河面漂浮的垃圾?!靶量嗄銈兝?!”楊興無看見了主動舉起胳膊熱情打著招呼,“他們每天沿河打撈清理,不僅保持了河面的整潔,還提高了我們大伙兒保護水體的自覺性,大家在河邊看到垃圾也會隨手撿起,永豐河就是我們的家,誰不盼著自己家里好呢!”
景觀美了 慈湖河建起親水樂園
春日熏風暖,宜出門游玩。家住金瑞新城小區,今年75歲的趙德風老人每天早上出門晨練、晚上飯后散步總喜歡來到慈湖河景觀帶,碧波粼粼、綠茵夾道,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感覺身心都十分放松。
趙德風是慈湖鄉人,2007年和妻子許元華搬進了農民征遷安置小區金瑞新城居住。居住在慈湖河邊,他們卻繞道而行。慈湖河是市區境內最長的河流,全長26.1公里,有馬鞍山“母親河”之稱。趙德風清楚地記得,昔日,這里上游有化工企業、采選礦企業、垃圾場,中下游水質黑臭、河道淤塞,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既心痛不已,又深受其苦。退休后的趙德風喜歡鍛練、精力充沛,可是無處可去,每天只能在小區健身器材上練練,在門口逛逛。去年開始,他發現以前一起在小區遛彎嘮嗑的老伙計一下子不見了蹤跡。一問才知道,不遠處的慈湖河景觀帶修好了,聽說環境很好,大家現在都去那里健身休閑。他心里有點犯嘀咕,“一直都說在整治,也不知整成什么樣子了?”
他和老伴特意去湖邊轉轉,這一去就愛上了。以往的黑臭水體變成一彎清波,荒野叢生變成了漂亮公園。橋梁婉約如練,大堤步道整潔,堤岸綠意蔥蘢,蝴蝶翩翩飛舞,河道綠水悠然與人文景觀交融,人工濕地、廣場、游道、橋梁、健身器材、亭廊花架、景觀綠化等眾多景點星羅棋布,徜徉在其中一兩個小時都舍不得走。回來了趙德風逢人就夸這里好。
孩子們嬉戲其中,情侶挽手散步,家人朋友喜歡聚在這里,天氣晴好的時候總能看到新人們在這里拍攝婚紗照,慈湖河如今成了人氣高漲的網紅“打卡地”。去年七夕是趙德風夫妻金婚五十年,江東街道和金瑞社區的工作者組織一場為金婚老人免費拍攝婚紗照的志愿服務活動,圓了趙德風夫妻倆一個夙愿。他積極建議,要去慈湖河邊拍攝一組照片。“現在慈湖河環境整得這么好,有天然氧吧、有鮮花滿地,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希望能和元華拍點美美的照片,回憶起來多美好??!”
木槿嫣紅、綠蔭撐傘。兩位老人白發蒼蒼,第一次盛裝打扮,穿上帥氣的西服和潔白的婚紗,相依相偎漫步在碧水藍天、如畫美景中,兩人心里樂滋滋的,在鏡頭里笑開了花。“我感覺自己的生活幸福指數很高!”
文/記者 季晨辰 見習記者 郭笑 胡越
通訊員 任前珍 李麗 李珊
圖/記者 童祖鳴 儲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