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涂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桃花村黨委萬山自然村黨支部的“網格服務站”,設在老黨員朱彩云的家里。
朱彩云所在的萬山村是“全國旅游示范村”。村黨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沒有場地,已有44年黨齡的朱彩云站了出來,主動騰出家中堂屋。她說,“網格服務站”是為村民們辦事的地方,也是黨員們的活動場所,作為一名老黨員,理應出點力。
“母親也是個好黨員,傳承了爺爺的紅色基因。”對于朱彩云的做法,同是黨員的兒子朱清鼎力支持。
朱彩云的父親朱如果出生于1921年,解放后不久就加入黨組織,在朱彩云的印象里,父親在勞動時總是搶最重的活干,憑著兩個鐵肩膀,帶領鄉親們向貧窮宣戰,贏得了鄉親的信賴和尊重。
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朱彩云信奉的是“黨叫干啥就干啥”,村里要辦小學,找不到有文化的人,她就當民辦教師。村里缺醫少藥,她就改行從頭學起,當上赤腳醫生。村里婦女工作一時落伍,她又放棄一技之長,當上婦女主任。
在母親的影響下,朱清也不甘落后,于2002年入黨,如今已成為一家企業的業務骨干,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令朱清尤其值得驕傲的是,他的女兒朱余焓,于2020年7月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紅色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傳承。一門四代黨員的家國情懷和初心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他們的事跡猶如一部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教材,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記者 劉青元 吳黎明 業德靜 宣昀昊)
[編輯:
戎小平 陳希穎
]